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小型化全向弹载天线与机载天线电磁兼容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弹载天线的概念和特点第16页
    1.2 机载天线电磁兼容测量的概念和内容第16-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1 弹载天线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2 机载天线电磁兼容测量的研究现状第19页
    1.4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9-20页
        1.4.1 弹载天线第20页
        1.4.2 机载天线电磁兼容测量第20页
    1.5 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第20-22页
        1.5.1 主要研究工作第20-21页
        1.5.2 内容安排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第22-40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天线的基本参数第22-25页
        2.2.1 天线的增益第22-23页
        2.2.2 天线的带宽第23页
        2.2.3 天线的极化第23-25页
        2.2.4 天线辐射方向图第25页
    2.3 微带天线相关理论第25-32页
        2.3.1 微带天线的结构和分类第25-26页
        2.3.2 微带天线的性能第26页
        2.3.3 微带天线分析方法第26-31页
        2.3.4 微带天线小型化技术第31-32页
        2.3.5 微带天线宽频带技术第32页
    2.4 机载天线电磁兼容测量相关理论第32-40页
        2.4.1 机载天线电指标测量理论第32-35页
        2.4.2 机载天线隔离度测量理论 320第35-36页
        2.4.3 机舱屏蔽效能测量理论第36-37页
        2.4.4 线束耦合测量理论第37-40页
第三章 小型化全向弹载天线设计第40-54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弹载天线指标要求第40-41页
    3.3 弹载天线的设计难点和方案选择第41-42页
    3.4 弹载天线仿真设计第42-48页
        3.4.1 弹载天线仿真结果第42-47页
        3.4.2 弹载天线仿真设计结论第47-48页
    3.5 弹载天线样机测量第48-52页
        3.5.1 测量结果第48-51页
        3.5.2 测量结论第51-52页
    3.6 弹载天线研制结论第52-54页
第四章 机载天线电磁兼容测量第54-82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机载天线电磁兼容测量的技术要求第54-56页
    4.3 机载天线电指标测量第56-64页
        4.3.1 驻波系数与阻抗测量第56-57页
        4.3.2 方向图测量第57-63页
        4.3.3 增益测量第63-64页
    4.4 机载天线间隔离度测量第64-65页
        4.4.1 隔离度测量连接图和测量设备第64-65页
        4.4.2 隔离度测量步骤第65页
    4.5 机舱屏蔽效能测量第65-75页
        4.5.1 机舱屏蔽效能测量条件第65-66页
        4.5.2 机舱屏蔽效能测量架设连接系统第66-68页
        4.5.3 机舱屏蔽效能测量步骤第68-70页
        4.5.4 机舱屏蔽效能测量观察点位置选取第70-75页
    4.6 线束耦合测量第75-77页
        4.6.1 线束耦合测量条件第75-76页
        4.6.2 线束耦合测量架设连接系统第76-77页
        4.6.3 线束耦合测量步骤第77页
    4.7 测量对机载平台结构的要求第77-82页
        4.7.1 机载天线测量优化,天线位置滑道与孔位要求第77-80页
        4.7.2 测试电源及电缆孔位要求第80-81页
        4.7.3 飞机机腹天线测量辅助结构材料要求第81-82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82-84页
    5.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第82页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致谢第86-88页
作者简介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新型弹载存储器设计
下一篇:雷达抗干扰波形优化设计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