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封隔器概述 | 第11-14页 |
1.2.1 封隔器的基本结构 | 第11-13页 |
1.2.2 封隔器的类型 | 第13页 |
1.2.3 封隔器的失效 | 第13页 |
1.2.4 封隔器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3 封隔器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封隔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封隔器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封隔器新产品开发及应用 | 第18-19页 |
1.5 国内外封隔器发展的异同 | 第19页 |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1.6.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 | 第19页 |
1.6.2 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不同加载方式下封隔器密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21-34页 |
2.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2.1.1 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21-23页 |
2.1.2 橡胶材料 | 第23页 |
2.1.3 非线性接触问题 | 第23-24页 |
2.2 胶超弹性本构模型材料常数的确定 | 第24-29页 |
2.2.1 变能函数与应力的关系 | 第24-25页 |
2.2.2 料力学性能试验 | 第25-27页 |
2.2.3 弹性本构模型材料常数的确定 | 第27-29页 |
2.3 不同加载方式下封隔器密封性能分析 | 第29-34页 |
2.3.1 密封性能评判的依据 | 第29页 |
2.3.2 常规胶筒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2.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双向压缩型封隔器的设计 | 第34-43页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34页 |
3.1.1 Y241型封隔器简介 | 第34页 |
3.1.2 工作原理 | 第34页 |
3.2 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3.3 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3.3.1 锚定和坐封过程 | 第36页 |
3.3.2 解封过程 | 第36-37页 |
3.4 密封元件的设计 | 第37-39页 |
3.4.1 胶筒合理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37-38页 |
3.4.2 密封元件常用的橡胶材料 | 第38-39页 |
3.5 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39-43页 |
3.5.1 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3.5.2 主要工作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封隔器密封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43-58页 |
4.1 封隔器异型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43-48页 |
4.1.1 异型胶筒设计思路的提出 | 第43页 |
4.1.2 异型胶筒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4.1.3 不同的异型胶筒圆槽半径尺寸对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4.1.4 单向压缩下异型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46页 |
4.1.5 双向压缩下异型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4.1.6 不同橡胶硬度下异型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4.2 封隔器组合结构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48-58页 |
4.2.1 组合结构胶筒设计思路的提出 | 第48-49页 |
4.2.2 组合结构胶筒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4.2.3 单向压缩下组合结构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4.2.4 副胶筒半径尺寸对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5 改进隔环后组合结构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4.2.6 双向压缩下组合结构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54-56页 |
4.2.7 不同橡胶硬度下组合结构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