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求理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小结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2 研究基础 | 第13-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供求理论 | 第13-14页 |
·其他理论 | 第14页 |
·理论启示 | 第14-15页 |
·工作基础 | 第15-17页 |
·数据基础 | 第15页 |
·关键问题研究 | 第15-16页 |
·工作安排 | 第16-17页 |
3 北京地区概况 | 第17-21页 |
·北京地区基本概况 | 第17页 |
·北京地区能源概况 | 第17-19页 |
·能源消费品种繁多 | 第17-18页 |
·燃料能源的消费结构 | 第18-19页 |
·能源利用效率逐年递增 | 第19页 |
·北京地区能源供求矛盾 | 第19-21页 |
4. 需求分析 | 第21-40页 |
·需求量预测 | 第21-25页 |
·预测方法 | 第21-22页 |
·建立预测模型 | 第22-23页 |
·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 第23页 |
·生物质成型燃料需求量预测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页 |
·需求动力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经济优势 | 第25-27页 |
·环境优势 | 第27-29页 |
·社会优势 | 第29-30页 |
·需求阻力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成品产出环节的阻力 | 第30-31页 |
·市场交易环节的阻力 | 第31-33页 |
·消费者生物质成型燃料购买意愿分析 | 第33-38页 |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方法及模型选择 | 第33-34页 |
·变量选取及说明 | 第34-36页 |
·检验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 第36-38页 |
·促进需求的一般路径 | 第38-40页 |
5 供给分析 | 第40-53页 |
·供给量预测 | 第40-46页 |
·农业废弃物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给最预测 | 第40-45页 |
·园林废弃物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给量预测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供给的动力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经济优势 | 第46-48页 |
·政策优势 | 第48页 |
·供给的阻力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原料产供环节 | 第48-50页 |
·成品生产环节 | 第50-51页 |
·促进供给的一般路径 | 第51-53页 |
6 政府产业促进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原料产供环节配套建议 | 第53-54页 |
·补贴原料收购环节,加大能源基地建设 | 第53-54页 |
·制定原料交易标准体系,规范市场交易秋序 | 第54页 |
·合理确定收集半径,最小化原料储运成本 | 第54页 |
·成品生产环节配套建议 | 第54-55页 |
·对燃料个体私营生产者实施贷款优惠政策 | 第54页 |
·建立统一产品质量检测计量标准及成型机技术标准 | 第54-55页 |
·积极探索新型产业运营模式,鼓励产业小型化发展 | 第55页 |
·鼓励科技研发及创新 | 第55页 |
·市场交易环节配套建议 | 第55-57页 |
·设立煤炭减量目标体系 | 第55-56页 |
·政府采购与农户购买补贴双管齐下 | 第56页 |
·加大燃料产品宣传力度,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 | 第56-5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供求比较 | 第57页 |
·产业发展优劣势 | 第57页 |
·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本文创新及不足 | 第58-59页 |
·创新之处 | 第58页 |
·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