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3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4 述评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政府开放数据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1-25页 |
2.1.1 数据 | 第21-22页 |
2.1.2 政府数据 | 第22-23页 |
2.1.3 政府开放数据 | 第23页 |
2.1.4 机制 | 第23-24页 |
2.1.5 政府开放数据动力和动力机制 | 第24-2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2.1 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2.2.2 政府开放数据的动力源 | 第26页 |
2.2.5 系统动力学 | 第26-28页 |
第3章 构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动力机制的重要意义 | 第28-35页 |
3.1 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已取得的成果 | 第28-30页 |
3.2 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 第30-32页 |
3.2.1. 缺少明确的国家意志表达与完备的政策法律体系 | 第30-31页 |
3.2.2 政府部门人员执行力较差 | 第31页 |
3.2.3 缺少对政府开放数据有利的文化背景 | 第31-32页 |
3.3 构建政府开放数据动力机制的重要性 | 第32-35页 |
3.3.1 决定我国政府开放数据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 | 第32-33页 |
3.3.2 影响我国政府开放数据的成果 | 第33-35页 |
第4章 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动力机制框架及作用原理 | 第35-48页 |
4.1 政府开放数据动力机制的界定 | 第35-36页 |
4.2 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动力的构成与模型分析 | 第36-44页 |
4.2.1 牵引力模型 | 第36-38页 |
4.2.2 拉动力模型 | 第38-39页 |
4.2.3 推进力模型 | 第39-41页 |
4.2.4 压迫力模型 | 第41-42页 |
4.2.5 政府开放数据动力机制框架 | 第42-44页 |
4.3 对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动力机制作用机理的阐释 | 第44-48页 |
第5章 优化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动力机制的策略要点 | 第48-56页 |
5.1 加强立法及建章立制工作 | 第48-50页 |
5.1.1 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 | 第48-49页 |
5.1.2 政府部门的制度建设 | 第49-50页 |
5.2 全方位激发各动力的方法策略 | 第50-53页 |
5.2.1 行为动机牵引力的激发 | 第51页 |
5.2.2 内外需求拉动力的激发 | 第51-52页 |
5.2.3 外部激励推进力的激发 | 第52页 |
5.2.4 法定责任义务压迫力的激发 | 第52-53页 |
5.3 进一步完善对政府开放数据的管理 | 第53-56页 |
5.3.1 提高数据的实用性 | 第53页 |
5.3.2 加强技术层面的能力 | 第53-54页 |
5.3.3 革新政府开放数据再利用方式 | 第54页 |
5.3.4 加强政府数据安全方面建设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6-58页 |
6.1 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56页 |
6.2 创新点 | 第56页 |
6.3 不足之处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