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美剧在中国的传播 | 第11-15页 |
2.1 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历程 | 第11页 |
2.2 美剧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原因 | 第11-14页 |
2.2.1 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带来国际通用语的普及 | 第11-12页 |
2.2.2 中国的对外开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12-13页 |
2.2.3 对外开放促使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不断增长 | 第13页 |
2.2.4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技术传播和发展 | 第13-14页 |
2.2.5 美剧本身精良的题材和剧情制作以及高成本的拍摄投入 | 第14页 |
2.3 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美剧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与偏见 | 第15-21页 |
3.1 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 | 第15-17页 |
3.1.1 汉语和汉字 | 第15-16页 |
3.1.2 中餐和中医 | 第16页 |
3.1.3 武术及棋艺 | 第16-17页 |
3.2 对于中国文化的偏见 | 第17-18页 |
3.2.1 中国的环境 | 第17-18页 |
3.2.2 中国的地域 | 第18页 |
3.2.3 中国的制度 | 第18页 |
3.3 小结 | 第18-21页 |
第四章 美剧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与偏见之原因分析 | 第21-37页 |
4.1 中美文化体系的不同 | 第21-26页 |
4.1.1 民族历史的不同 | 第21-22页 |
4.1.2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 第22-23页 |
4.1.3 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 第23-25页 |
4.1.4 小结 | 第25-26页 |
4.2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 第26-28页 |
4.2.1 刻板印象 | 第26-27页 |
4.2.2 文化定势 | 第27-28页 |
4.2.3 小结 | 第28页 |
4.3 比较文学形象学关于异国形象构建的理论分析 | 第28-31页 |
4.3.1 “他者”与社会集体想象物 | 第28页 |
4.3.2 文学作品中关于“他者”的形象构建 | 第28-29页 |
4.3.3 “他者”与“刻板印象”的结构关系 | 第29-30页 |
4.3.4 “自我”与“他者”的心理定势与文化认同 | 第30页 |
4.3.5 小结 | 第30-31页 |
4.4 美国媒体的重要影响 | 第31-33页 |
4.4.1 媒体的性质和作用 | 第31-32页 |
4.4.2 美国媒体描绘下的中国社会 | 第32页 |
4.4.3 美国媒体操控中国形象的原因 | 第32-33页 |
4.4.4 小结 | 第33页 |
4.5 国际话语权与软实力等国际政治的原因 | 第33-37页 |
4.5.1 国际话语权与软实力的重要性 | 第33-34页 |
4.5.2 中国的软实力发展 | 第34页 |
4.5.3 小结 | 第34-37页 |
第五章 美剧的传播与中国语言文化推广 | 第37-41页 |
5.1 美剧影响世界对中国语言文化的认识 | 第37页 |
5.2 中国语言文化推广的重要性 | 第37-38页 |
5.3 如何应对美剧对于中国的“软打击” | 第38-39页 |
5.3.1 健全语言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 | 第38-39页 |
5.3.2 国家对外宣传力度有待改善和加强 | 第39页 |
5.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