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间歇精馏技术 | 第12-16页 |
1.2.1 间歇精馏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1.2.2 间歇精馏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1.2.3 复杂体系的间歇精馏 | 第15-16页 |
1.3 间歇精馏过程的模拟研究 | 第16-21页 |
1.3.1 间歇精馏模型概述 | 第16-17页 |
1.3.2 Rayleigh间歇精馏模型 | 第17页 |
1.3.3 间歇精馏严格模型 | 第17-20页 |
1.3.4 间歇精馏模型的简化 | 第20-21页 |
1.4 碳酸甲乙酯及碳酸二乙酯的性质与应用 | 第21页 |
1.5 EMC/DEC主要制备工艺概述 | 第21-24页 |
1.5.1 光气法 | 第21-22页 |
1.5.2 氧化羰基法 | 第22-23页 |
1.5.3 酯交换法 | 第23-24页 |
1.6 DMC-MeOH共沸物分离工艺现状 | 第24-25页 |
1.6.1 变压精馏工艺 | 第24页 |
1.6.2 共沸精馏工艺 | 第24-25页 |
1.6.3 萃取精馏工艺 | 第25页 |
1.6.4 低温结晶法及膜分离工艺 | 第25页 |
1.7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EMC/DEC生产体系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数据 | 第27-33页 |
2.1 热力学数据 | 第27-31页 |
2.2 动力学数据 | 第31-32页 |
2.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间歇反应精馏生产EMC/DEC的模拟与优化 | 第33-44页 |
3.1 间歇反应精馏的优势 | 第33页 |
3.2 间歇反应精馏操作方案设计 | 第33-34页 |
3.3 灵敏度分析 | 第34-39页 |
3.3.1 回流比分析 | 第34页 |
3.3.2 理论板数分析 | 第34-35页 |
3.3.3 持液量分析 | 第35-36页 |
3.3.4 进料组成分析 | 第36-39页 |
3.4 时间剖面分析 | 第39-42页 |
3.4.1 以碳酸二乙酯为目标产物 | 第39-41页 |
3.4.2 以EMC/DEC联产为目标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间歇精馏分离DMC-EMC-DEC混合物的模拟与优化 | 第44-52页 |
4.1 间歇精馏分离DMC-EMC-DEC操作方案设计 | 第44页 |
4.2 灵敏度分析 | 第44-48页 |
4.2.1 EMC产品采出阶段回流比分析 | 第45-46页 |
4.2.2 EMC产品采出阶段理论板数分析 | 第46-47页 |
4.2.3 DEC产品采出阶段回流比分析 | 第47-48页 |
4.3 时间剖面分析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间歇共沸精馏分离DMC-MeOH的模拟与优化 | 第52-62页 |
5.1 共沸剂的选择 | 第52-54页 |
5.2 间歇共沸精馏操作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5.3 恒回流比操作灵敏度分析 | 第55-57页 |
5.3.1 回流比及理论板数分析 | 第55-56页 |
5.3.2 共沸剂用量分析 | 第56-57页 |
5.4 时间剖面分析 | 第57-58页 |
5.5 优化回流比操作灵敏度分析 | 第58-60页 |
5.5.1 第一阶段回流比分析 | 第59页 |
5.5.2 第二阶段回流比分析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间歇萃取精馏分离DMC-MeOH的模拟与优化 | 第62-73页 |
6.1 萃取精馏技术概述 | 第62-64页 |
6.1.1 连续萃取精馏技术 | 第62-63页 |
6.1.2 间歇萃取精馏技术 | 第63-64页 |
6.2 萃取剂的选择 | 第64-67页 |
6.3 操作参数对间歇萃取精馏的影响 | 第67页 |
6.4 间歇萃取精馏操作方案设计 | 第67-68页 |
6.5 灵敏度分析 | 第68-71页 |
6.5.1 萃取剂流量的影响 | 第68页 |
6.5.2 回流比的影响 | 第68-69页 |
6.5.3 塔板数的影响 | 第69-70页 |
6.5.4 萃取剂进料位置的影响 | 第70页 |
6.5.5 进料中萃取剂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七章 间歇共沸-反应精馏生产EMC/DEC的模拟与优化 | 第73-80页 |
7.1 间歇共沸-反应精馏设计思路 | 第73页 |
7.2 灵敏度分析 | 第73-77页 |
7.2.1 回流比分析 | 第74页 |
7.2.2 理论板数分析 | 第74-75页 |
7.2.3 进料比分析 | 第75-77页 |
7.3 时间剖面分析 | 第77-7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总结 | 第8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