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1页 |
1.2.1 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情况 | 第9-10页 |
1.2.2 准噶尔盆地西缘研究区的勘探历史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9页 |
2.1 研究区的位置及区域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2.2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4-19页 |
第三章 石炭系火山岩的岩性与岩相 | 第19-42页 |
3.1 火山岩岩性 | 第19-28页 |
3.1.1 火山熔岩 | 第19-22页 |
3.1.2 火山碎屑熔岩 | 第22-24页 |
3.1.3 火山碎屑岩 | 第24-26页 |
3.1.4 沉火山碎屑岩与火山碎屑沉积岩 | 第26-28页 |
3.2 研究区岩相划分 | 第28-39页 |
3.2.1 爆发相 | 第29-31页 |
3.2.2 溢流相 | 第31-34页 |
3.2.3 火山通道相 | 第34-35页 |
3.2.4 火山~沉积相 | 第35-39页 |
3.3 岩相空间展布规律 | 第39-42页 |
第四章 风化壳的形成与分布 | 第42-50页 |
4.1 风化壳结构 | 第42-44页 |
4.2 风化壳的厚度 | 第44-45页 |
4.3 风化壳的控制因素 | 第45-50页 |
4.3.1 岩相 | 第45-46页 |
4.3.2 断裂 | 第46-47页 |
4.3.3 古地貌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储集空间类型与储层物性 | 第50-58页 |
5.1 储集空间类型 | 第50-54页 |
5.1.1 原生孔隙 | 第50-52页 |
5.1.2 次生孔隙 | 第52-54页 |
5.1.3 裂缝 | 第54页 |
5.2 储层物性 | 第54-58页 |
5.2.1 储层物性与岩性 | 第55-56页 |
5.2.2 储层物性与岩相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火山岩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 | 第58-63页 |
6.1 火山岩储层形成过程 | 第58-61页 |
6.1.1 火山作用阶段 | 第58-59页 |
6.1.2 热液作用阶段 | 第59页 |
6.1.3 构造作用阶段 | 第59-60页 |
6.1.4 表生作用阶段 | 第60-61页 |
6.1.5 埋藏作用阶段 | 第61页 |
6.2 有利储层分布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