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基于PMC故障诊断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基于BGM故障诊断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基于MM故障诊断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系统级诊断的三大模型及超立方体网络的基本概述 | 第15-22页 |
2.1 PMC模型 | 第15-17页 |
2.2 BGM模型 | 第17页 |
2.3 MM模型 | 第17-19页 |
2.4 关于超立方体网络的基本概述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互连网络在PMC模型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 | 第22-30页 |
3.1 相关基本定义 | 第22-23页 |
3.2 弱三环网络基于PMC模型的t_i值研究 | 第23-27页 |
3.3 超立方体网络在PMC模型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 | 第27-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互连网络在BGM模型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研究 | 第30-34页 |
4.1 相关基本定义 | 第30页 |
4.2 互连网络基于BGM模型的t_i值研究 | 第30-3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互连网络在MM模型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研究 | 第34-42页 |
5.1 相关基本定义 | 第34-35页 |
5.2 互连网络基于MM模型的t_i值研究 | 第35-40页 |
5.3 基于MM模型对网络系统进行t_i值判断的举例说明 | 第40-4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 第42页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