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PSPL的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7页
        1.1.1 城市发展对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关注第11-15页
        1.1.2 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第15-17页
    1.2 研究对象第17-19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9页
        1.3.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1-36页
        1.4.1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相关研究综述第21-27页
        1.4.2 PSPL方法相关研究综述第27-31页
        1.4.3 公共空间品质评估相关研究综述第31-34页
        1.4.4 网络舆情分析和SD法相关研究综述第34-36页
    1.5 研究内容第36页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6-39页
        1.6.1 研究方法第36-38页
        1.6.2 技术路线第38-39页
    1.7 研究创新点第39页
    1.8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第41-61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41-43页
        2.1.1 PSPL第41页
        2.1.2 公共空间第41页
        2.1.3 历史街区第41-42页
        2.1.4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第42页
        2.1.5 公共空间品质评估第42-43页
    2.2 相关理论研究第43-47页
        2.2.1 PS相关理论研究第43-45页
        2.2.2 PL相关理论研究第45-47页
    2.3 PSPL的理论概述及应用第47-56页
        2.3.1 PSPL的理论概述第47页
        2.3.2 PSPL操作的基本程序第47-49页
        2.3.3 PSPL的调研方法第49-52页
        2.3.4 PSPL的应用案例借鉴第52-55页
        2.3.5 PSPL在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中的适用性第55-56页
    2.4 网络舆情分析与SD法理论概述第56-59页
        2.4.1 网络舆情分析概述第56-57页
        2.4.2 SD法理论概述第57-58页
        2.4.3 运用SD法结合网络数据量化评估的可行性第58-59页
    2.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3章 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现状调查及特征解析第61-91页
    3.1 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现状调查第61-77页
        3.1.1 历史街区抽样第61-64页
        3.1.2 现状调查方法第64-67页
        3.1.3 PS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及问题总结第67-72页
        3.1.4 PL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及问题总结第72-76页
        3.1.5 小结第76-77页
    3.2 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特征解析第77-89页
        3.2.1 PS特征解析第77-85页
        3.2.2 PL特征解析第85-89页
    3.3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4章 基于PSPL构建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体系第91-115页
    4.1 构建评估体系的原则及流程第91-93页
        4.1.1 原则第91页
        4.1.2 流程第91-93页
    4.2 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要素的提取第93-102页
        4.2.1 文献综述法提取品质评估要素第93-95页
        4.2.2 网络舆情分析结合SD法提取品质评估要素第95-98页
        4.2.3 传统调研补充提取评估要素第98-99页
        4.2.4 综合提取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要素集第99-102页
    4.3 基于PSPL方法的指标筛选及品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第102-113页
        4.3.1 品质评估指标筛选第102-109页
        4.3.2 构建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指标体系第109-111页
        4.3.3 评估结果的赋值方法第111-113页
    4.4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5章 南锣鼓巷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第115-161页
    5.1 实证街区的选取第115-117页
        5.1.1 选取过程第115-116页
        5.1.2 选取理由第116-117页
    5.2 南锣鼓巷街区概况第117-122页
        5.2.1 研究范围第117-118页
        5.2.2 发展沿革第118-119页
        5.2.3 公共空间概况第119-122页
    5.3 南锣鼓巷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的前期准备第122-137页
        5.3.1 网络舆情分析第122-126页
        5.3.2 调查问卷第126-128页
        5.3.3 调研区域的确定第128-129页
        5.3.4 公共空间品质评估指标及其赋值的确定第129-137页
    5.4 南锣鼓巷街区PS品质评估第137-145页
        5.4.1 空间综合质量评估第137-138页
        5.4.2 空间尺度评估第138-139页
        5.4.3 空间界面评估第139-140页
        5.4.4 空间价值评估第140-141页
        5.4.5 空间管理评估第141-143页
        5.4.6 街区PS品质评估结果第143-145页
    5.5 南锣鼓巷街区PL品质评估第145-151页
        5.5.1 出行活动评估第145-147页
        5.5.2 驻足活动评估第147-149页
        5.5.3 社会文化活动评估第149-150页
        5.5.4 街区PL品质评估结果第150-151页
    5.6 南锣鼓巷街区公共空间品质评估结果分析及现状问题梳理第151-157页
        5.6.1 公共空间品质评估结果分析第151-152页
        5.6.2 整改前后公共空间品质评估结果对比第152-155页
        5.6.3 基于评估结果梳理现状问题第155-157页
    5.7 南锣鼓巷街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第157-160页
    5.8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结论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67页
附录第167-193页
    附录A 图纸目录第167-171页
    附录B 图表目录第171-173页
    附录C 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居民调查问卷第173-175页
    附录D 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访客调查问卷第175-177页
    附录E 南锣鼓巷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第177-181页
    附录F 南锣鼓巷节点空间调查情况第181-185页
    附录G 南锣鼓巷街区驻足活动汇总第185-1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3-195页
致谢第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i化合物对玻璃粉—水泥浆体系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社区老年公寓室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