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工具 | 第14-16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 理论工具 | 第14-16页 |
(四)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6页 |
(五)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1. 信用 | 第16-17页 |
2. 社会信用体系 | 第17-19页 |
二、新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背景 | 第19-23页 |
(一)组织制度保障 | 第19-20页 |
(二)信用平台建设 | 第20页 |
(三)政府对信用信息的使用 | 第20-21页 |
1. 政府部门推广使用信用产品 | 第20-21页 |
2.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 第21页 |
(四)信用宣传 | 第21-23页 |
三、新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 第23-29页 |
(一)健全组织机构 | 第24-25页 |
1.“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结构模式 | 第24页 |
2.“领导小组+常设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 | 第24-25页 |
(二)进行信用信息征集 | 第25-26页 |
(三)探索信用信息使用 | 第26-27页 |
(四)扩大诚信宣传 | 第27-29页 |
四、新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一)新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存在问题 | 第29-33页 |
1. 组织制度保障不到位 | 第29-31页 |
2. 信用信息征集硬件基础薄弱,部门协调难度大 | 第31-32页 |
3. 信用信息使用不规范 | 第32-33页 |
(二)新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1. 顶层设计不力 | 第33页 |
2. 人治观念的延续性 | 第33-34页 |
3. 县域社会实际 | 第34-36页 |
五、新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 | 第36-39页 |
(一)制定发展规划,建立监督问责机制 | 第36页 |
(二)做好平台架构,规范信用信息征集 | 第36-37页 |
(三)建立奖惩机制,推广信用产品使用 | 第37-38页 |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诚信新郑”氛围 | 第38-39页 |
六、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