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宇文所安的《文心雕龙》研究方法及启示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文本还原:研究方法之一 | 第14-28页 |
第一节 结构还原 | 第14-21页 |
一、结构的直接还原 | 第15-17页 |
二、结构的间接还原 | 第17-21页 |
第二节 语境还原 | 第21-28页 |
一、文本语境的还原 | 第21-24页 |
二、文论历史语境的还原 | 第24-28页 |
第二章 文本激活:研究方法之二 | 第28-43页 |
第一节 对刘勰心理活动的激活 | 第28-34页 |
一、对刘勰压制和回避心理的激活 | 第29-33页 |
二、对刘勰质疑前人文学理论思想的激活 | 第33-34页 |
第二节对《文心雕龙》生成方式的激活 | 第34-43页 |
一、对《文心雕龙》生成过程的激活 | 第35-39页 |
二、对《文心雕龙》修补过程的激活 | 第39-43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的成因探析 | 第43-66页 |
第一节 微观层面:中西文学理论的融合 | 第43-57页 |
一、当代西方多种文学理论的共同交融 | 第43-51页 |
二、传统中国文学理论的借鉴与吸收 | 第51-57页 |
第二节 宏观层面:中西哲学思想的融合 | 第57-66页 |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渗透 | 第58-61页 |
二、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 | 第61-66页 |
第四章 宇文所安《文心雕龙》研究的启示 | 第66-77页 |
第一节 宇文所安研究的新空间 | 第66-71页 |
一、为传统《文心雕龙》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起点 | 第66-69页 |
二、为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空间 | 第69-71页 |
第二节 宇文所安研究需要谨慎注意之处 | 第71-77页 |
一、过度诠释问题 | 第72-75页 |
二、盲目崇拜问题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