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分量应变式风洞天平的研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风洞天平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2 风洞天平概述 | 第10-12页 |
| 1.2.1 风动天平的功能 | 第10页 |
| 1.2.2 风动天平的类型 | 第10-11页 |
| 1.2.3 风洞天平的发展 | 第11页 |
| 1.2.4 风洞天平的工作特性 | 第11-12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4 本文的结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应变天平简述 | 第14-23页 |
| 2.1 应变天平简述 | 第14-16页 |
| 2.1.1 应变天平的特点 | 第14页 |
| 2.1.2 应变天平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2.1.3 应变天平的分类 | 第15页 |
| 2.1.4 应变天平的设计要求 | 第15-16页 |
| 2.2 应变天平电路简介 | 第16-18页 |
| 2.2.1 电阻应变片及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2.2.2 惠斯顿电桥 | 第17页 |
| 2.2.3 应变模式 | 第17-18页 |
| 2.3 弹性体材料选择 | 第18-19页 |
| 2.4 应变片选择及粘贴 | 第19-20页 |
| 2.5 信号采集系统 | 第20页 |
| 2.6 测量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补偿措施 | 第20-22页 |
| 2.7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总体设计 | 第23-34页 |
| 3.1 天平的设计量程 | 第23页 |
| 3.2 天平的结构形式 | 第23-24页 |
| 3.3 敏感元件结构形式及选择 | 第24-25页 |
| 3.4 敏感元件应力应变数学模型 | 第25-33页 |
| 3.5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建模及有限元计算 | 第34-58页 |
| 4.1 有限元方法及应用 | 第34页 |
| 4.2 天平的有限元计算 | 第34-37页 |
| 4.3 仿真结果 | 第37-56页 |
| 4.3.1 各测量元件有效应变 | 第37-41页 |
| 4.3.2 分量间的一阶干扰 | 第41-52页 |
| 4.3.3 强度分析 | 第52-53页 |
| 4.3.4 天平的模态分析 | 第53-54页 |
| 4.3.5 材料力学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 第54-56页 |
| 4.4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天平的制造 | 第58-63页 |
| 5.1 应变天平的制造 | 第58-62页 |
| 5.1.1 应变天平机械加工图设计 | 第58-60页 |
| 5.1.2 应变天平的热处理 | 第60页 |
| 5.1.3 应变天平的结构加工 | 第60-61页 |
| 5.1.4 应变天平的表面处理 | 第61页 |
| 5.1.5 应变天平的贴片 | 第61-62页 |
| 5.2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天平的静态校准试验 | 第63-71页 |
| 6.1 静态校准简述 | 第63页 |
| 6.2 校准设备及加载方法 | 第63-66页 |
| 6.3 弹性角校准方法 | 第66页 |
| 6.4 数据采集 | 第66-67页 |
| 6.5 静态校准可疑值舍弃方法 | 第67-68页 |
| 6.6 静态校准公式及校准系数计算 | 第68-69页 |
| 6.7 静态校准结果 | 第69-70页 |
| 6.8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1页 |
| 7.2 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 | 第77-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