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菌及松乳菇分离物的分子鉴定和优化培养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1.1 菌根概述 | 第9-10页 |
1.2 菌根多样性 | 第10-14页 |
1.3 外生菌根真菌人工驯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干巴菌与松乳菇简介 | 第16-19页 |
2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干巴菌、松乳菇菌种分离、观察及保藏 | 第20-2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2.1 干巴菌与松乳菇分离菌种形态观察 | 第22-24页 |
2.2 干巴菌两个菌种菌丝亲和性观察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分离菌株营养生理研究 | 第25-3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2.1 不同pH对干巴菌及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 松乳菇S1最适培养基筛选 | 第29-31页 |
2.3 不同碳氮源对干巴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 马铃薯汁对干巴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 干巴菌培养基中磷酸二氢钾及硫酸镁最适浓度 | 第33-34页 |
2.6 46、P2碳、氮源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分离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36-42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36-4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7-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干巴菌、松乳菇菌根合成研究 | 第42-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1.1 材料 | 第42页 |
1.1.1 供试菌株、材料 | 第42页 |
1.1.2 试验器材 | 第42页 |
1.2 菌根合成试验 | 第42-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第六章 讨论及结论 | 第47-51页 |
1 干巴菌及松乳菇菌种分离 | 第47-48页 |
2 三个分离菌株营养生理研究 | 第48页 |
3 分离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48-49页 |
4 干巴菌、松乳菇菌根合成研究 | 第49-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