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主要符号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7-20页 |
1.2.1 摩擦运动的研究 | 第17-19页 |
1.2.2 粘滑剪切破坏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PMMA材料粘滑摩擦实验总体设计 | 第23-41页 |
2.1 实验对象 | 第23-29页 |
2.1.1 材料密度 | 第23-24页 |
2.1.2 材料力学参数 | 第24-27页 |
2.1.3 试件处理 | 第27-29页 |
2.2 加载系统 | 第29-30页 |
2.3 测量系统 | 第30-33页 |
2.3.1 多通道高速动态应变采集系统 | 第30-31页 |
2.3.2 应变片及其布置 | 第31-33页 |
2.4 实验的实现 | 第33-34页 |
2.5 原始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40页 |
2.5.1 应力-应变的转换计算 | 第34-37页 |
2.5.2 局部相对滑移位移、滑移速度和滑移加速度的计算 | 第37-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实验结果及粘滑摩擦动态过程 | 第41-69页 |
3.1 粘滑过程中应力场的演化 | 第41-48页 |
3.1.1 断层不均匀应力分布 | 第41-45页 |
3.1.2 粘滑过程中正应力和剪应力变化特征 | 第45-48页 |
3.2 粘滑过程中位移场的演化 | 第48-53页 |
3.3 粘滑过程中滑移失效的成核和传播 | 第53-66页 |
3.3.1 成核区的破裂过程 | 第56-62页 |
3.3.2 动态破裂传播过程 | 第62-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4 不同轴压作用对粘滑特征的影响 | 第69-87页 |
4.1 不同轴压作用对裂纹尖端传播速度的影响 | 第69-75页 |
4.2 不同轴压作用对滑移弱化过程的影响 | 第75-81页 |
4.2.1 局部应力降 | 第75-80页 |
4.2.2 临界滑移弱化位移 | 第80-81页 |
4.3 不同轴压作用对断裂能的影响 | 第81-83页 |
4.4 不同轴压作用对临界裂纹长度的影响 | 第83-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5 断层面粗糙度不同对粘滑特征的影响 | 第87-95页 |
5.1 断层面粗糙度不同对裂纹尖端传播速度的影响 | 第87-89页 |
5.2 断层面粗糙度不同对滑移弱化过程的影响 | 第89-92页 |
5.2.1 局部应力降 | 第89-91页 |
5.2.2 临界滑移弱化位移 | 第91-92页 |
5.3 断层面粗糙度不同对断裂能的影响 | 第92-93页 |
5.4 断层面粗糙度不同对临界裂纹长度的影响 | 第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5-9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5-97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97-98页 |
6.3 后续研究工作及展望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附录 | 第107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授权和公开的发明专利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