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概念 | 第10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 | 第10-14页 |
·桉树青枯病的基本概况 | 第14-15页 |
·桉树青枯病的病原菌 | 第14-15页 |
·桉树青枯病的流行和发病 | 第15页 |
·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概况 | 第15-18页 |
·桉树抗病品种及品系的选育与推广 | 第16页 |
·加强检疫,控制青枯病扩散 | 第16页 |
·桉树青枯病的化学防治 | 第16页 |
·生物防治 | 第16-18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3 桉树根际土壤功能菌的分离 | 第19-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培养基 | 第19页 |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桉树人工林土壤样品采集 | 第20页 |
·土壤功能菌的测定、分离、纯化和保存 | 第20-21页 |
·功能菌计数 | 第21-22页 |
·分离,纯化和保存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不同桉树种系桉树人工林地功能菌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不同品种的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的氨化细菌比较 | 第23-24页 |
·不同品种的桉树人工林根际士壤中的反硝化细菌比较 | 第24-25页 |
·不同品种的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的磷细菌比较 | 第25-26页 |
·菌种分离、纯化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4 抗桉树青枯病菌的土壤功能细菌筛选 | 第28-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材料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5 功能菌和青枯病菌对各桉树种系凋落物的提取物耐受性研究 | 第31-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31页 |
·桉树凋落物的提取 | 第31页 |
·桉树凋落物的提取物溶液配制 | 第31页 |
·功能菌对各桉树种系凋落物的提取物耐受性研究 | 第31-32页 |
·桉树青枯病菌液吸光度的测量 | 第32页 |
·各桉树种系凋落物的提取物对桉树青枯病菌的影响 | 第32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9页 |
·含提取物的培养液的吸光度 | 第32-33页 |
·有机磷细菌在不同品种桉树凋落物提取物的耐受性比较 | 第33-34页 |
·无机磷细菌在不同品种桉树凋落物提取物的耐受性比较 | 第34-37页 |
·氨化细菌在不同品种桉树凋落物提取物的耐受性比较 | 第37-41页 |
·反硝化细菌在不同品种桉树凋落物提取物的耐受性比较 | 第41-44页 |
·不同浓度桉树凋落物的提取物对功能细菌的作用 | 第44-45页 |
·桉树凋落物的提取物对功能细菌的作用比较 | 第45-46页 |
·青枯病菌液浓度与吸光度间关系 | 第46-47页 |
·桉树凋落物的提取物对桉树青枯病的影响 | 第47页 |
·桉树凋落物的提取物、功能菌和病原菌的关系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6 各品种桉树凋落物的成分分析 | 第50-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50页 |
·凋落物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 第50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成分分析 | 第50页 |
·GC-MS条件 | 第50页 |
·分析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分析结果 | 第50-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58页 |
7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