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 | 第10-13页 |
1.2.1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 第10-12页 |
1.2.2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移动制造原理 | 第13-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移动制造成型质量影响因素 | 第17-27页 |
2.1 软件处理误差 | 第17-20页 |
2.2 移动制造过程误差 | 第20-24页 |
2.3 特殊工况产生误差 | 第24页 |
2.4 成型件后处理误差 | 第24-26页 |
2.5 移动制造降低误差方法 | 第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成型零件与工作台黏结机理分析 | 第27-44页 |
3.1 PLA丝材特性 | 第27-28页 |
3.2 熔融沉积成型黏结机理研究 | 第28-39页 |
3.2.1 界面接触与黏结分析 | 第28-35页 |
3.2.2 黏结机理分析 | 第35-37页 |
3.2.3 黏结强度类型分析 | 第37-39页 |
3.3 成型零件与工作台黏结的理论分析 | 第39-43页 |
3.3.1 成型零件与工作台黏结失效分析 | 第39-41页 |
3.3.2 成型零件与工作台黏结面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3.3.3 PLA强度与温度关系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移动制造的理论分析 | 第44-56页 |
4.1 移动制造理论基础分析 | 第44-48页 |
4.1.1 达朗贝尔原理 | 第44-45页 |
4.1.2 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 第45-46页 |
4.1.3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6-48页 |
4.2 移动制造运动状态分析 | 第48-51页 |
4.2.1 非振动运动状态 | 第48-50页 |
4.2.2 振动运动状态 | 第50页 |
4.2.3 移动制造减隔振方法 | 第50-51页 |
4.3 移动制造应力分析 | 第51-55页 |
4.3.1 成型模型简化 | 第51-52页 |
4.3.2 竖直方向加速度下的应力分析 | 第52-53页 |
4.3.3 水平正方向加速度下的应力分析 | 第53-54页 |
4.3.4 水平斜方向加速度下的应力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移动制造技术应力仿真 | 第56-82页 |
5.1 有限元原理与软件 | 第56-59页 |
5.2 INVENTOR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基本材料属性 | 第59页 |
5.3 INVENTOR驱动尺寸应力仿真 | 第59-67页 |
5.3.1 驱动尺寸应力仿真 | 第59-61页 |
5.3.2 竖直加速度仿真 | 第61-63页 |
5.3.3 水平加速度仿真 | 第63-65页 |
5.3.4 复合加速度仿真 | 第65-67页 |
5.4 ANSYS黏结面应力仿真 | 第67-77页 |
5.4.1 ANSYS驱动尺寸 | 第67-69页 |
5.4.2 水平加速度下的黏结面应力仿真 | 第69-72页 |
5.4.3 旋转水平加速度下的应力仿真 | 第72-75页 |
5.4.4 变水平加速度下的应力仿真 | 第75-77页 |
5.5 预应力下的共振应力仿真 | 第77-79页 |
5.6 成型系统热-结构耦合仿真 | 第79-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授权发明专利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