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山森林公园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5-16页 |
1.2.1 森林公园 | 第15-16页 |
1.2.2 宣教解说系统 | 第16页 |
1.2.3“互联网+”理念下的公众号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宣教解说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2.1 国外宣教解说系统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1.1 解说及宣教解说起源 | 第19-20页 |
2.1.2 解说及宣教解说发展 | 第20-21页 |
2.1.3 小结 | 第21页 |
2.2 国内宣教解说系统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2.1 国内宣教解说系统相关概念 | 第21页 |
2.2.2 国内宣教解说系统发展 | 第21-22页 |
2.2.3 国内公众号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受众需求分析 | 第23-31页 |
3.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23页 |
3.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3.3 解说受众者基本特征及行为特征分析 | 第24-27页 |
3.3.1 游客年龄分析 | 第24-25页 |
3.3.2 游客性别分析 | 第25页 |
3.3.3 游客文化层次分析 | 第25-26页 |
3.3.4 游客职业分析 | 第26页 |
3.3.5 游客出游方式与游览次数分析 | 第26-27页 |
3.4 游客的出游目的 | 第27-28页 |
3.5 游客需求 | 第28-29页 |
3.6 对宣教解说现状的分析与总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百望山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设计 | 第31-58页 |
4.1 百望山森林公园概况 | 第31-32页 |
4.1.1 地理位置及环境 | 第31页 |
4.1.2 生物资源 | 第31-32页 |
4.2 百望山宣教解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2-36页 |
4.2.1 百望山森林公园宣教解说系统现状 | 第32-35页 |
4.2.2 百望山森林公园宣教解说系统存在问题 | 第35-36页 |
4.3 宣教解说系统功能作用 | 第36-37页 |
4.4 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特点 | 第37-39页 |
4.4.1 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优势 | 第37-38页 |
4.4.2 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缺点 | 第38-39页 |
4.5 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 第39-40页 |
4.5.1 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构建原则 | 第39-40页 |
4.5.2 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构建理念 | 第40页 |
4.6 百望山森林公园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框架 | 第40-56页 |
4.6.1 基础信息 | 第41-44页 |
4.6.2 导游攻略 | 第44-53页 |
4.6.3 主题科普活动 | 第53-55页 |
4.6.4 信息推送 | 第55-56页 |
4.7 百望山森林公园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其他应用 | 第56-58页 |
4.7.1 动植物数据库建立 | 第56页 |
4.7.2 GIS与游客流量分析 | 第56-57页 |
4.7.3 紧急求助功能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1.1 与传统宣教方式相互补充与完善 | 第58页 |
5.1.2 提升和跨跃传统宣教解说系统 | 第58页 |
5.1.3 公众号自身存在不足和缺陷 | 第58-59页 |
5.1.4 公众号宣教解说系统解决策略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A | 第63-64页 |
附录B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