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二硫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列表第7-8页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1 香草醛及其衍生物的活性研究进展第10-14页
        1.1.1 香草醛及其衍生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1.1.2 香草醛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3 香草醛及其衍生物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1.4 香草醛及其衍生物其它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 二硫缩醛类化合物合成和活性研究进展第14-23页
        1.2.1 二硫缩醛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第14-21页
        1.2.2 二硫缩醛类化合物活性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 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论文设计思想及其合成路线第24-27页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页
    2.2 设计思路第24-25页
    2.3 合成路线第25-27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27-53页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7页
    3.2 二(2-羟乙基)二硫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第27-34页
    3.3 关键中间体取代香草醛的合成第34-38页
    3.4 含二(2-羟乙基)二硫缩醛的香草醛衍生物的合成第38-45页
    3.5 含二硫缩醛的香草醛衍生物的合成第45-49页
    3.6 抗马铃薯Y病毒(PVY)生物活性测试第49-51页
        3.6.1 试验方法与材料第49页
        3.6.2 病毒提纯第49页
        3.6.3 化合物溶液的配制第49页
        3.6.4 药剂对PVY活体治疗作用第49-50页
        3.6.5 药剂对PVY的活体保护作用第50页
        3.6.6 结果调查与分析第50页
        3.6.7 抗PVY治疗和保护活性EC50值测定第50-51页
    3.7 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生物活性测试第51-53页
        3.7.1 试验方法与材料第51页
        3.7.2 病毒提纯第51页
        3.7.3 药剂对CMV的活体治疗作用第51页
        3.7.4 药剂对CMV的活体保护作用第51-52页
        3.7.5 抗CMV治疗和保护活性的EC_(50)值测定第52-53页
第四章 机理研究第53-56页
    4.1 机理推测第53-54页
    4.2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第54-56页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5.1 目标化合物合成的条件筛选第56-57页
    5.2 目标化合物的波谱解析第57页
    5.3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第57-63页
        5.3.1 目标化合物抗PVY生物活性测试结果第57-59页
        5.3.2 目标化合物抗CMV生物活性测试结果第59-60页
        5.3.3 目标化合物对马铃薯Y病毒(PVY)和花瓜花叶病毒(CMV)的EC_(50)值测定第60-61页
        5.3.4 构效关系分析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论第63-65页
    6.1 结果第63页
    6.2 创新点第63-64页
    6.3 不足之处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第72-74页
    (一) 课题来源第72页
    (二) 论文发表情况第72-74页
附图第74-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黄酮醇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生物粒子内吞过程微正则系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