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氢氧化铝佐剂吸附戊肝抗原疫苗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英文缩写词及符号表第14-15页
前言第15-22页
    一 佐剂第15页
    二、佐剂的作用机理第15-18页
        2.1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16页
        2.2 铝佐剂的作用原理第16-18页
    三、氢氧化铝佐剂的制备与化学结构模型第18-20页
    四、铝佐剂疫苗对抗原吸附率的要求第20-21页
    五、结语第21-22页
立题依据第22-24页
第一章 氢氧化铝佐剂对戊肝抗原的吸附研究第24-35页
    1.1 实验试剂与溶液第24页
        1.1.1 实验试剂第24页
        1.1.2 溶液第24页
    1.2 仪器设备第24页
    1.3 实验方法第24-28页
        1.3.1 吸附比例、温度和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第24-25页
        1.3.2 磷酸盐种类对吸附率的影响第25-26页
        1.3.3 磷酸缓冲液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第26页
        1.3.4 静电引力作用第26页
        1.3.5 疏水作用第26-27页
        1.3.6 多轻基化合物和磷酸盐浓度对抗原吸附量的影响第27页
        1.3.7 羊淋巴液作用试验疫苗前后抗原吸附率的变化第27-28页
    1.4 结果与结论第28-33页
        1.4.1 吸附比例、温度和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第28页
        1.4.2 磷酸盐种类对吸附率的影响第28-29页
        1.4.3 PB的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第29-30页
        1.4.4 兰格缪尔吸附方程线性式计算最大吸附量( F。)第30页
        1.4.5 静电引力作用第30页
        1.4.6 疏水作用第30-31页
        1.4.7 多轻基化合物和磷酸盐浓度对抗原吸附量的影响第31页
        1.4.8 对羊淋巴液解离疫苗的时间摸索第31-32页
        1.4.9 羊淋巴液作用试验疫苗前后抗原吸附率的变化第32-33页
    1.5 讨论第33-34页
        1.5.1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第33页
        1.5.2 磷酸盐和多轻基化合物与吸附力的关系第33-34页
        1.5.3 羊淋巴液与抗原吸附率第34页
    1.6 小结第34-35页
第二章 试验疫苗组方的筛选及优化第35-50页
    2.1 实验试剂及溶液第35页
        2.1.1 实验试剂第35页
        2.1.2 溶液第35页
    2.2 试验动物第35页
    2.3 仪器设备第35页
    2.4 试验方法第35-38页
        2.4.1 免疫动物血清总抗体定量检测一间接法第35-36页
        2.4.2 免疫动物血清中和抗体定量检测一免疫抑制法第36页
        2.4.3 不同批次佐剂制备试验疫苗的免疫力比较第36-37页
        2.4.4 疫苗成份初筛一正交实验第37-38页
        2.4.5 疫苗组分优化第38页
        2.4.6 疫苗组方中磷酸根浓度对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第38页
        2.4.7 处理佐剂的磷酸根种类及疫苗 PH值对疫苗效力的影响第38页
    2.5 结果与结论第38-48页
        2.5.1 总抗体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第38-39页
        2.5.2 中和抗体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第39页
        2.5.3 免疫血清抗体滴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39-40页
        2.5.4 不同批次佐剂制备的疫苗免疫鼠血清抗体滴度第40-41页
        2.5.5 正交设计筛选疫苗组分及水平第41-45页
        2.5.6 疫苗配方的初步优化结果第45页
        2.5.7 含不同浓度磷酸根试验疫苗免疫 BALB/c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第45-46页
        2.5.8 两种磷酸盐和疫苗 PH值对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第46-48页
        2.5.9 疫苗组成因素及水平选择最终结果第48页
    2.6 讨论第48-49页
    2.7 小结第49-50页
全文总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投稿及拟投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姜黄素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下一篇:高血压病的代谢轮廓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