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论文--钼论文

熊耳山地区上道回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1-16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2-14页
        1.2.1 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存在问题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第16-23页
    2.1 区域地层第17-18页
    2.2 区域构造第18-19页
    2.3 区域岩浆岩第19-20页
    2.4 区域演化史第20-21页
    2.5 区域矿床分布第21-23页
第3章 矿床地质第23-28页
    3.1 矿区地质第23-24页
    3.2 矿化及蚀变第24页
    3.3 矿石及矿物组构第24-26页
    3.4 成矿阶段第26-28页
第4章 成矿流体特征第28-35页
    4.1 样品及测试方法第28-29页
    4.2 包裹体岩相学及成分第29-31页
    4.3 包裹体的热力学特征第31-34页
        4.3.1 成矿早阶段第32页
        4.3.2 成矿中阶段第32-33页
        4.3.3 成矿晚阶段第33-34页
    4.4 成矿压力及深度第34-35页
第5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第35-45页
    5.1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35-38页
        5.1.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第35页
        5.1.2 主量元素第35-36页
        5.1.3 稀土与微量元素第36-38页
    5.2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38-45页
        5.2.1 H-O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及结果第39-41页
        5.2.2 C-O同位素分析方法及结果第41-42页
        5.2.3 S同位素分析方法及结果第42-45页
第6章 讨论第45-50页
    6.1 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第45页
    6.2 流体沸腾与成矿物质沉淀第45-47页
    6.3 成矿时代第47-49页
    6.4 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第49-50页
第7章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个人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北牙地区二叠纪有孔虫生物地层
下一篇:西藏亚丹地区原“展金岩组”时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