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白藜芦醇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4CL和RS融合表达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4页
    1.1 引言第18-31页
        1.1.1 白藜芦醇概述第18-19页
        1.1.2 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第19-20页
        1.1.3 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第20-26页
        1.1.4 融合基因技术第26-28页
        1.1.5 重组微生物合成白藜芦醇的研究进展第28-31页
    1.2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31-33页
        1.2.1 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第31-32页
        1.2.2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二章 拟南芥 4CL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的研究第34-62页
    2.1 试验材料第34-36页
        2.1.1 植物材料第34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34页
        2.1.3 主要试剂第34页
        2.1.4 主要仪器第34-35页
        2.1.5 培养基第35页
        2.1.6 相关溶液及缓冲液第35页
        2.1.7 引物第35-36页
    2.2 试验方法第36-49页
        2.2.1 Trizol法提取拟南芥叶片总RNA第36-37页
        2.2.2 拟南芥cDNA的合成第37-38页
        2.2.3 拟南芥 4CL基因片段的分离第38-39页
        2.2.4 4CL基因的克隆第39-42页
        2.2.5 测序鉴定及其序列分析第42页
        2.2.6 表达载体pET-30a/4CL的构建及其转化第42-47页
        2.2.7 拟南芥 4CL基因的原核表达第47-4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9-60页
        2.3.1 拟南芥总RNA第49-50页
        2.3.2 4CL基因PCR扩增结果第50-51页
        2.3.3 4CL基因序列分析第51-57页
        2.3.4 表达载体pET-30a/4CL的构建及其鉴定第57-59页
        2.3.5 4CL基因的原核表达第59-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花生RS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的研究第62-81页
    3.1 试验材料第62-63页
        3.1.1 植物材料第62页
        3.1.2 菌株与质粒第62页
        3.1.3 主要试剂第62页
        3.1.4 主要仪器第62页
        3.1.5 培养基第62页
        3.1.6 缓冲液第62页
        3.1.7 引物第62-63页
    3.2 试验方法第63-71页
        3.2.1 花生嫩叶总RNA的提取第63-64页
        3.2.2 花生cDNA的合成第64-65页
        3.2.3 花生RS基因片段的分离第65-66页
        3.2.4 RS基因的克隆第66页
        3.2.5 测序鉴定及其序列分析第66页
        3.2.6 表达载体pET-30a/RS的构建及其转化第66-70页
        3.2.7 花生RS基因的原核表达第70-7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71-79页
        3.3.1 花生总RNA第71页
        3.3.2 RS基因PCR扩增结果第71-72页
        3.3.3 RS基因序列分析第72-76页
        3.3.4 表达载体pET-30a/RS的构建及其鉴定第76-78页
        3.3.5 RS基因的原核表达第78-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4CL::RS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的研究第81-100页
    4.1 试验材料第81-83页
        4.1.1 菌株与质粒第81页
        4.1.2 主要试剂第81页
        4.1.3 主要仪器第81页
        4.1.4 培养基第81-82页
        4.1.5 相关溶液及缓冲液第82页
        4.1.6 引物第82-83页
    4.2 试验方法第83-93页
        4.2.1 柔性linker的设计第83页
        4.2.2 引物设计第83-84页
        4.2.3 4CL::RS融合基因的构建第84-88页
        4.2.4 pET-30a/4CL::RS的构建及其转化第88-89页
        4.2.5 pET-30a/4CL::RS的阳性鉴定第89-91页
        4.2.6 融合基因的诱导表达及其纯化第91-92页
        4.2.7 Western blot分析第92-9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93-98页
        4.3.1 4CL::RS融合基因的克隆第93-94页
        4.3.2 4CL::RS融合基因的序列分析第94-96页
        4.3.3 原核表达载体的鉴定第96-97页
        4.3.4 4CL::RS融合基因的诱导表达第97-98页
        4.3.5 Western blot分析第98页
    4.4 本章总结第98-100页
第五章 重组菌生物合成白藜芦醇的研究第100-106页
    5.1 试验材料第100页
        5.1.1 菌株与质粒第100页
        5.1.2 主要试剂第100页
        5.1.3 主要仪器第100页
        5.1.4 培养基第100页
    5.2 试验方法第100-103页
        5.2.1 白藜芦醇的液相检测方法第100-101页
        5.2.2 白藜芦醇标准曲线的建立第101页
        5.2.3 重组菌发酵合成白藜芦醇第101-103页
    5.3 结果及分析第103-104页
        5.3.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与紫外吸收第103-104页
        5.3.2 白藜芦醇的产量及其转化率第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第106-108页
    6.1 结论第106-107页
    6.2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6页
附录A第116-119页
附录B第119-122页
附录C第122-124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洪《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引經書研究
下一篇:宋代新兴介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