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方法及合龙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桥梁施工控制概述 | 第9-13页 |
1.1.1 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 | 第9-11页 |
1.1.2 国内外施工控制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 连续刚构施工监控目的和特点 | 第13-15页 |
1.2.1 施工监控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施工监控的特点 | 第14-15页 |
1.3 施工监控必要性分析 | 第15-16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连续刚构施工控制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9-35页 |
2.1 施工控制结构计算方法 | 第19-23页 |
2.1.1 正装分析法 | 第19-21页 |
2.1.2 倒装分析法 | 第21-22页 |
2.1.3 无应力状态计算法 | 第22页 |
2.1.4 连续刚构计算方法选择 | 第22-23页 |
2.2 有限元计算原理 | 第23-29页 |
2.2.1 梁单元计算图式 | 第23-24页 |
2.2.2 梁单元刚度矩阵 | 第24-29页 |
2.3 基于灰色理论的预拱度预测和调整 | 第29-34页 |
2.3.1 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2.3.2 基本原理 | 第30-33页 |
2.3.3 桥梁施工控制中应用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不同抗推刚度连续刚构桥结构力学行为分析 | 第35-43页 |
3.1 概述 | 第35页 |
3.2 合龙顶推力解析公式 | 第35-41页 |
3.2.1 结构一 | 第36-39页 |
3.2.2 结构二 | 第39-41页 |
3.3 顶推力解析公式用法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实桥应用及分析 | 第43-78页 |
4.1 实桥工程概况 | 第43-44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44-46页 |
4.2.1 边界模拟 | 第44-45页 |
4.2.2 结构作用 | 第45页 |
4.2.3 施工过程模拟 | 第45-46页 |
4.3 计算结果及施工控制 | 第46-57页 |
4.3.1 变形计算结果及控制 | 第47-53页 |
4.3.2 应力计算结果及控制 | 第53-57页 |
4.4 施工监控中的问题讨论 | 第57-60页 |
4.4.1 预加力效应计算与实际差异 | 第57-59页 |
4.4.2 预拱度设置的误区 | 第59页 |
4.4.3 底板束引起上挠值讨论 | 第59-60页 |
4.5 顶推力确定及合龙顺序优化 | 第60-73页 |
4.5.1 合龙顶推力确定 | 第61-63页 |
4.5.2 合龙顺序优化 | 第63-73页 |
4.6 合龙顶推效应分析 | 第73-77页 |
4.6.1 顶推力对预拱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4.6.2 顶推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74-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1. 结论 | 第78-79页 |
2. 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