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创意设计研究--以海原地震纪念馆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0-11页 |
1.3 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定义 | 第11-13页 |
1.3.1 纪念 | 第11-12页 |
1.3.2 景观 | 第12页 |
1.3.3 纪念性景观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纪念性景观的发展沿革 | 第14-16页 |
1.5.1 纪念神灵 | 第14-15页 |
1.5.2 纪念君王 | 第15页 |
1.5.3 纪念工业机器 | 第15-16页 |
1.6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 第16-18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6.2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6.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7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8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从创意的角度分析纪念性景观 | 第19-30页 |
2.1 创意的诠释 | 第19页 |
2.2 创意在纪念性景观中的存在意义 | 第19页 |
2.3 创意营造在纪念性景观中的体现 | 第19-20页 |
2.4 国外实例分析 | 第20-23页 |
2.4.1 罗斯福纪念园 | 第20-22页 |
2.4.2 美国越战纪念碑 | 第22-23页 |
2.5 国内实例调研 | 第23-28页 |
2.5.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第23-26页 |
2.5.2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 第26-28页 |
2.6 我国纪念性景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2.6.1 参观方式和体验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 第28-29页 |
2.6.2 纪念风格相互模仿,呈现趋同现象 | 第29页 |
2.6.3 景观内部缺少纪念文化符号的植入 | 第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纪念性景观相关理论及分类 | 第30-35页 |
3.1 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3.1.1 纪念性与心理学 | 第30-31页 |
3.1.2 纪念性与符号学 | 第31-32页 |
3.1.3 纪念性景观与场所理论 | 第32-33页 |
3.2 纪念性景观的分类 | 第33-34页 |
3.2.1 人物纪念 | 第33页 |
3.2.2 军事事件纪念 | 第33-34页 |
3.2.3 遗址纪念 | 第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纪念性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 第35-55页 |
4.1 纪念性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35-44页 |
4.1.1 环境要素 | 第35-42页 |
4.1.2 人文要素 | 第42-44页 |
4.2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原则 | 第44-47页 |
4.2.1 以人为本 | 第44页 |
4.2.2 个性化 | 第44-45页 |
4.2.3 功能性 | 第45-46页 |
4.2.4 社会性 | 第46-47页 |
4.3 纪念性景观空间结构的处理 | 第47-53页 |
4.3.1 空间要素的应用 | 第47-51页 |
4.3.2 比例和尺度的把握 | 第51-52页 |
4.3.3 空间序列的编排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纪念性景观创意设计的营造 | 第55-63页 |
5.1 纪念文化符号的提取及植入 | 第55-56页 |
5.2 纪念空间布局的设计手法 | 第56-58页 |
5.2.1 纪念空间的主从与重点 | 第57页 |
5.2.2 纪念空间的比例与尺度 | 第57页 |
5.2.3 纪念空间的连接与对比 | 第57-58页 |
5.2.4 纪念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 第58页 |
5.2.5 纪念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 第58页 |
5.3 纪念性景观中纪念意境的营造手法 | 第58-61页 |
5.3.1 模拟手法在纪念意境中的应用 | 第59页 |
5.3.2 联想手法在纪念意境中的应用 | 第59页 |
5.3.3 夸张手法在纪念意境中的应用 | 第59-60页 |
5.3.4 象征手法在纪念意境中的应用 | 第60页 |
5.3.5 对比手法在纪念意境中的应用 | 第60页 |
5.3.6 隐喻手法在纪念意境中的应用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实践分析——以海原地震纪念馆设计为例 | 第63-73页 |
6.1 项目背景 | 第63页 |
6.2 项目概况 | 第63-64页 |
6.3 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 第64-65页 |
6.4 设计理念 | 第65-66页 |
6.5 海原地震纪念馆整体规划布局 | 第66-68页 |
6.5.1 功能分区 | 第66-67页 |
6.5.2 交通流线 | 第67页 |
6.5.3 景观材料 | 第67页 |
6.5.4 绿化种植 | 第67-68页 |
6.6 创意设计海原地震纪念馆方案中的应用 | 第68-71页 |
6.6.1 概念设计(空间布局的设计) | 第69-70页 |
6.6.2 纪念浮雕墙群(文化符号的运用) | 第70-71页 |
6.6.3 纪念广场(纪念意境的营造) | 第71页 |
6.6.4 微缩公园(纪念意境营造) | 第7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图录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