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超深孔松动爆破的定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3.1 煤矿简介 | 第11页 |
1.3.2 煤层及煤质 | 第11-12页 |
1.3.3 煤层顶底板特性 | 第12页 |
1.3.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2-13页 |
1.3.5 瓦斯与煤尘爆炸性 | 第13页 |
1.3.6 1301 综采工作面结构尺寸及现阶段生产方式 | 第13-14页 |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4.1 浅孔松动爆破的缺点 | 第14页 |
1.4.2 超深孔松动爆破技术的优点 | 第14-15页 |
1.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6 研究方案与实现方法 | 第16页 |
1.7 发展与创新 | 第16-17页 |
2. 超深孔松动爆破爆破参数的选择 | 第17-26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孔径的选择 | 第17-18页 |
2.3 炮眼深度的选择 | 第18-20页 |
2.3.1 根据钻眼机械确定 | 第18-19页 |
2.3.2 根据工作面产量确定 | 第19-20页 |
2.4 最小抵抗线 | 第20-21页 |
2.4.1 依据裂隙圈半径计算 | 第20-21页 |
2.4.2 根据炸药单耗确定 | 第21页 |
2.5 炮眼密集系数 | 第21-24页 |
2.5.1 最佳炮眼密集系数 | 第22-23页 |
2.5.2 炮眼间距的确定 | 第23-24页 |
2.6 炸药的选择 | 第24页 |
2.7 炮孔堵塞 | 第24-26页 |
2.7.1 炮孔堵塞效应 | 第25页 |
2.7.2 炮孔堵塞长度 | 第25-26页 |
3. 水平超深孔松动爆破孔网参数数值模拟 | 第26-44页 |
3.1 模型简介及参数选择 | 第26-28页 |
3.2 建立模型的方法 | 第28-42页 |
3.2.1 模型应力的分析 | 第28-31页 |
3.2.2 模型裂隙发育的分析 | 第31-42页 |
3.3 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42-43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43-44页 |
4. 装药结构的设计 | 第44-52页 |
4.1 装药结构的选择 | 第44-45页 |
4.2 超长药包的制作 | 第45-49页 |
4.2.1 超长药包材料的选择 | 第45-46页 |
4.2.2 超长药包尺寸的选择 | 第46-48页 |
3.2.3 超长药包的密封 | 第48-49页 |
4.3 超长药包连接装置的设计 | 第49-52页 |
4.3.1 常用的连接方式 | 第49-50页 |
4.3.2 连接装置的设计 | 第50-51页 |
4.3.3 相邻超长药包间导爆管的连接方式 | 第51-52页 |
5. 超深孔松动爆破起爆与传爆方式的设计 | 第52-59页 |
5.1 起爆器材与起爆方式的选择 | 第52-53页 |
5.1.1 起爆器材的选择 | 第52页 |
5.1.2 起爆方式的选择 | 第52-53页 |
5.2 传爆方式的设计 | 第53-59页 |
5.2.1 炸药爆炸的传播形式 | 第54-55页 |
5.2.2 理想爆轰和稳定传播 | 第55页 |
5.2.3 影响爆速的因素 | 第55-56页 |
5.2.4 径向间隙效应 | 第56-59页 |
6. 温明矿业地下煤矿煤层水平超深孔松动爆破现场试验 | 第59-63页 |
6.1 松动爆破技术要求 | 第59页 |
6.2 超深孔松动爆破参数 | 第59页 |
6.3 水平超深孔钻孔施工 | 第59-60页 |
6.4 试验过程及试验效果 | 第60-61页 |
6.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