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三)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画像石、画像砖中神仙题材作品产生的背景 | 第11-16页 |
(一) 神仙信仰的源流 | 第11-14页 |
1、汉以前神仙信仰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3页 |
2、汉代的神仙信仰特点 | 第13-14页 |
(二)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产生的原因 | 第14-16页 |
1、经济的繁荣 | 第14-15页 |
2、儒家思想礼教色彩促进厚葬之风的盛行 | 第15页 |
3、谶纬神学与神仙信仰的兴盛 | 第15-16页 |
二、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 | 第16-22页 |
(一) 理性教义的山东画像石、画像砖 | 第16-17页 |
(二) 荆楚浪漫的南阳画像石、画像砖 | 第17-19页 |
(三) 古典世俗的四川画像石、画像砖 | 第19-22页 |
三、神仙信仰和神仙崇拜在画像石、画像砖中的体现 | 第22-31页 |
(一) 神鬼祥瑞题材内容 | 第22-23页 |
1、升仙祥瑞 | 第22页 |
2、驱疫辟邪 | 第22-23页 |
3、日月星辰 | 第23页 |
(二) 以“人间为蓝本”的神祗造型 | 第23-31页 |
1、动物崇拜的象征性寓意 | 第24-25页 |
2、神祗造型的人格化转变 | 第25-29页 |
3、动物化与拟人化相结合中的意象性造型 | 第29-31页 |
四、神仙信仰题材的画像石、画像砖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 | 第31-37页 |
(一) 以人为中心的神仙图式在绘画中的运用 | 第31-33页 |
(二) 神仙题材造型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启示 | 第33-37页 |
总结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
读研期间获奖情况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