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规范建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网络伦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6页 |
2.1 网络社会及其特征 | 第15-19页 |
2.1.1 网络社会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网络社会的特征 | 第15-17页 |
2.1.3 网络社会的构成 | 第17-19页 |
2.2 网络伦理 | 第19-21页 |
2.2.1 网络伦理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网络伦理的特征 | 第19-21页 |
2.3 马克思主义关于伦理的思想 | 第21-26页 |
2.3.1 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 | 第21-22页 |
2.3.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 第22-26页 |
第3章 网络伦理问题及其成因 | 第26-34页 |
3.1 网络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 第26-30页 |
3.1.1 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显 | 第26-28页 |
3.1.2 网络诚信的缺失 | 第28页 |
3.1.3 网络主体伦理责任感欠缺 | 第28-30页 |
3.2 当代中国网络伦理问题的成因 | 第30-34页 |
3.2.1 网络主体自身因素 | 第30-31页 |
3.2.2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1-33页 |
3.2.3 技术因素使然 | 第33-34页 |
第4章 网络伦理规范建构 | 第34-46页 |
4.1 建构网络伦理规范的基本原则 | 第34-37页 |
4.1.1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5页 |
4.1.2 公正原则 | 第35页 |
4.1.3 一致同意原则 | 第35-36页 |
4.1.4 无害化原则 | 第36页 |
4.1.5 平等互利原则 | 第36-37页 |
4.2 网络伦理规范建构的具体措施 | 第37-46页 |
4.2.1 确立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指导思想 | 第37-38页 |
4.2.2 提高网络主体的伦理素养 | 第38-40页 |
4.2.3 法律和道德两手抓 | 第40-44页 |
4.2.4 完善网络伦理规范运行机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