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Pseudomonas sp.DY1和Micrococcus sp.BD15对染料的脱色特性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4页
   ·染料结构及分类第16-19页
   ·染料废水特点、染料危害及污染现状第19-21页
   ·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第21-27页
     ·物理处理法第22页
     ·化学处理法第22-23页
     ·生物处理法第23-27页
   ·细菌对染料的脱色机理第27-31页
     ·生物吸附第27-28页
     ·生物降解第28-31页
   ·本论文的研究路线及意义第31-34页
第二章 染料高效脱色菌的筛选及鉴定第34-44页
   ·引言第34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菌种来源第34-35页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第35页
     ·主要仪器第35-36页
     ·脱色菌株的富集、分离和纯化方法第36页
     ·脱色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第36页
     ·脱色菌株的16S rDNA扩增第36-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3页
     ·高效脱色菌株的富集、分离和纯化第38页
     ·高效脱色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第38-39页
     ·高效脱色菌株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第39-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菌株DY1对偶氮染料酸性黑172的脱色特性研究及脱色条件优化第44-62页
   ·引言第44-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50页
     ·菌种来源第45页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45-46页
     ·主要仪器第46页
     ·菌株DY1对酸性黑172的脱色特性研究第46-47页
     ·菌株DY1对酸性黑172的脱色条件优化第47-50页
     ·菌株DY1对酸性黑172的脱色动力学研究第50页
     ·脱色率的计算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60页
     ·菌株DY1对酸性黑172的脱色特性第50-53页
     ·菌株DY1对酸性黑172的最优脱色条件第53-59页
     ·最优条件下,菌株DY1对酸性黑172脱色的动力学特征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菌株DY1热致死细胞和活细胞对酸性黑172的吸附机理比较研究第62-82页
   ·引言第62-63页
   ·材料与方法第63-67页
     ·菌种来源第63页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63页
     ·主要仪器第63-64页
     ·染料溶液和生物量的准备第64页
     ·活细胞和加热致死细胞的吸附实验第64-65页
     ·表面功能基团的测定第65页
     ·菌体细胞壁表面特征的测定第65-66页
     ·菌体细胞结构特征的测定第66页
     ·菌体细胞不同细胞成分吸附染料实验第66-67页
   ·结果与讨论第67-80页
     ·批量吸附实验数据分析第67-70页
     ·菌株DY1活细胞和加热致死细胞的表面功能基团及可能的吸附机理第70-74页
     ·活细胞和加热致死细胞的表面形态学特征及结构特征第74-78页
     ·胞内蛋白在加热致死细胞吸附染料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78-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菌株DY1对孔雀石绿染料的降解特性、降解酶系及降解途经研究第82-102页
   ·引言第82-83页
   ·材料与方法第83-88页
     ·菌种来源第83页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83页
     ·主要仪器第83页
     ·菌株DY1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特性研究第83-86页
     ·紫外可见光光谱、气相质谱和液相质谱分析第86页
     ·菌株DY1对孔雀石绿脱色过程中的酶分析第86-88页
   ·结果与讨论第88-101页
     ·静止和摇动状态下,不同起始染料浓度对孔雀石绿脱色的影响第88-89页
     ·初始pH值和温度对孔雀石绿脱色的影响第89-91页
     ·接种量对孔雀石绿脱色的影响第91页
     ·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孔雀石绿脱色的影响第91-93页
     ·振荡条件下,菌株DY1在LB培养基中对孔雀石绿的脱色动力学特征第93页
     ·菌株DY1对孔雀石绿的最优脱色条件第93-94页
     ·菌株DY1降解孔雀石绿的中间产物和可能的降解途径第94-100页
     ·孔雀石绿脱色过程中的酶学特征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菌株BD15降解孔雀石绿的条件优化研究:PB设计和响应面设计第102-120页
   ·引言第102-103页
   ·材料与方法第103-108页
     ·菌种来源第103页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103页
     ·主要仪器第103页
     ·孔雀石绿脱色实验及脱色率的计算方法第103-104页
     ·PB设计第104-106页
     ·响应面设计第106-107页
     ·菌株BD15脱色孔雀石绿的动力学研究第107-108页
   ·结果与讨论第108-119页
     ·菌株BD15对孔雀石绿进行脱色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分析和光学显微镜分析第108-109页
     ·PB实验数据分析及主效应因子筛选第109-111页
     ·CCD实验数据分析及孔雀石绿脱色的最优条件第111-117页
     ·最优条件下,菌株BD15对孔雀石绿脱色的动力学特征第117-118页
     ·菌株BD15对孔雀石绿的脱色能力与其他菌株的比较分析第118-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七章 菌株BD15降解孔雀石绿的降解酶系及降解途径研究第120-136页
   ·引言第120页
   ·材料与方法第120-122页
     ·菌种来源第120页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120-121页
     ·主要仪器第121页
     ·菌株BD15降解孔雀石绿产物的测定第121-122页
     ·菌株BD15降解孔雀石绿过程中相关酶的测定第122页
   ·结果与讨论第122-134页
     ·菌株BD15降解孔雀石绿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推测第122-130页
     ·菌株BD15降解孔雀石绿过程中的酶学特征第130-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八章 菌株DYl和BD15固定化及染料脱色前后的毒理学研究第136-146页
   ·引言第136-137页
   ·材料与方法第137-139页
     ·菌种来源第137页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137页
     ·主要仪器第137页
     ·菌株固定化方法第137-138页
     ·染料处理前后的毒理学测试第138-139页
   ·结果与讨论第139-145页
     ·固定化菌株处理染料模拟废水的实际效果第139-141页
     ·染料脱色前后的毒理学特征第141-145页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论文结论与展望第146-150页
 1、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46-147页
 2、论文的创新性第147页
 3、论文的不足及展望第147-150页
致谢第150-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5页
作者简历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基光波导开关研究
下一篇:稀土铁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