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黔桂地区铝土矿沉积—成矿作用
作者简介 | 第5-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6-34页 |
1.1 引言 | 第16-19页 |
1.2 铝土矿沉积-成矿学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1.2.1 红土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 第19-20页 |
1.2.2 铝土矿床分类学问题 | 第20-22页 |
1.2.3 母岩问题 | 第22-23页 |
1.2.4 铝土矿矿物学与地球化学活动特征 | 第23-26页 |
1.2.5 铝土矿的成矿机制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3 研究对象、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 第27-29页 |
1.4 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1.4.1 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1.4.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第30页 |
1.4.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0-31页 |
1.4.4 锆石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 第31页 |
1.4.5 生物标志物分析 | 第31-32页 |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32-34页 |
第二章 黔北二叠系滨岸洼地铝土矿沉积—成矿作用 | 第34-91页 |
2.1 地质背景 | 第34-37页 |
2.1.1 黔北地区铝土矿沉积相关地层 | 第34-36页 |
2.1.2 黔北地区早二叠世古地理 | 第36-37页 |
2.2 样品采集与矿石类型 | 第37-42页 |
2.2.1 研究材料 | 第37-38页 |
2.2.2 矿石类型 | 第38-42页 |
2.3 成矿地质背景 | 第42-67页 |
2.3.1 古气候 | 第42-55页 |
2.3.2 古盐度 | 第55-57页 |
2.3.3 古氧化还原条件 | 第57-60页 |
2.3.4 古酸碱度 | 第60-61页 |
2.3.5 古生态系统 | 第61-67页 |
2.4 成矿地质作用 | 第67-89页 |
2.4.1 黔北铝土矿物源研究 | 第67-72页 |
2.4.2 黔北铝土矿沉积成矿作用研究 | 第72-81页 |
2.4.3 黔北铝土矿淋滤成矿作用研究 | 第81-89页 |
2.5 成矿模式 | 第89-91页 |
第三章 桂西二叠系岩溶洼地型铝土矿沉积—成矿作用 | 第91-147页 |
3.1 地质背景 | 第91-97页 |
3.1.1 桂西地区铝土矿沉积相关地层 | 第91-94页 |
3.1.2 桂西地区中二叠世古地理 | 第94-97页 |
3.2 样品采集与矿石类型 | 第97-102页 |
3.2.1 研究材料 | 第97-98页 |
3.2.2 矿石类型 | 第98-102页 |
3.3 成矿地质条件 | 第102-119页 |
3.3.1 古气候条件 | 第102-108页 |
3.3.2 古盐度 | 第108页 |
3.3.3 古氧化还原条件 | 第108-119页 |
3.4 成矿地质作用 | 第119-145页 |
3.4.1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物源研究 | 第119-133页 |
3.4.2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成矿地质作用 | 第133-137页 |
3.4.3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淋滤成矿作用 | 第137-145页 |
3.5 成矿模式 | 第145-147页 |
第四章 铝土矿沉积-成矿作用总结 | 第147-151页 |
4.1 铝土矿沉积-成矿作用的先决条件 | 第147-148页 |
4.2 古地理控矿 | 第148-149页 |
4.3 淋滤作用控矿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