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综合管廊的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6-17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2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2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综合管廊概述 | 第20-23页 |
2.1.1 综合管廊特点分析 | 第20-21页 |
2.1.2 综合管廊常见施工方法 | 第21页 |
2.1.3 综合管廊可收纳的管线 | 第21-23页 |
2.2 全寿命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2.2.1 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 第23页 |
2.2.2 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2.3 综合管廊的全寿命周期风险理论 | 第23-24页 |
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4-30页 |
2.3.1 风险管理概述 | 第24-25页 |
2.3.2 风险识别 | 第25-26页 |
2.3.3 风险估计 | 第26-27页 |
2.3.4 风险评价 | 第27页 |
2.3.5 风险应对 | 第27-30页 |
3 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分析 | 第30-48页 |
3.1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 第30-34页 |
3.1.1 国外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3.1.2 国内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3.1.3 先进经验总结 | 第33页 |
3.1.4 我国现阶段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1.5 综合管廊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 第34页 |
3.2 风险因素整理分析 | 第34-38页 |
3.2.1 整理分析的方法 | 第34-37页 |
3.2.2 初步风险因素清单的建立 | 第37-38页 |
3.3 最终风险清单的建立 | 第38-46页 |
3.3.1 对初步风险因素清单的修改 | 第38-39页 |
3.3.2 最终风险清单 | 第39-40页 |
3.3.3 风险因素解释 | 第40-46页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4 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第48-76页 |
4.1 识别主要风险所采取的方法 | 第48-50页 |
4.1.1 问卷调查法 | 第48页 |
4.1.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8-50页 |
4.2 问卷调查的过程 | 第50-55页 |
4.2.1 问卷的设计 | 第50页 |
4.2.2 问卷的发放 | 第50-51页 |
4.2.3 问卷的回收情况统计 | 第51-52页 |
4.2.4 效度检验和信度检验 | 第52-55页 |
4.3 对风险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第55-75页 |
4.3.1 主成分分析原理 | 第55-56页 |
4.3.2 主成分分析的过程 | 第56-73页 |
4.3.3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 第73-75页 |
4.4 小结 | 第75-76页 |
5 综合管廊主要风险因素防范策略 | 第76-90页 |
5.1 主要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76-79页 |
5.1.1 立法不足 | 第76页 |
5.1.2 规范不全面 | 第76-77页 |
5.1.3 信息协调难度大 | 第77-78页 |
5.1.4 利益协调难度大 | 第78页 |
5.1.5 建设成本高 | 第78-79页 |
5.1.6 面临复杂的环境 | 第79页 |
5.2 防范策略 | 第79-87页 |
5.2.1 管理层面策略 | 第79-82页 |
5.2.2 技术层面策略 | 第82-85页 |
5.2.3 经济层面策略 | 第85-87页 |
5.3 小结 | 第87-9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结论 | 第90页 |
6.2 不足 | 第90-91页 |
6.3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附录 1 | 第99-100页 |
附录 2 | 第100-10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位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