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论文

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综合管廊的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6页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16-17页
        1.3.1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2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2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0-30页
    2.1 综合管廊概述第20-23页
        2.1.1 综合管廊特点分析第20-21页
        2.1.2 综合管廊常见施工方法第21页
        2.1.3 综合管廊可收纳的管线第21-23页
    2.2 全寿命周期理论第23-24页
        2.2.1 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第23页
        2.2.2 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理论第23页
        2.2.3 综合管廊的全寿命周期风险理论第23-24页
    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24-30页
        2.3.1 风险管理概述第24-25页
        2.3.2 风险识别第25-26页
        2.3.3 风险估计第26-27页
        2.3.4 风险评价第27页
        2.3.5 风险应对第27-30页
3 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分析第30-48页
    3.1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第30-34页
        3.1.1 国外发展历程第30-31页
        3.1.2 国内发展历程第31-33页
        3.1.3 先进经验总结第33页
        3.1.4 我国现阶段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3.1.5 综合管廊风险分析的必要性第34页
    3.2 风险因素整理分析第34-38页
        3.2.1 整理分析的方法第34-37页
        3.2.2 初步风险因素清单的建立第37-38页
    3.3 最终风险清单的建立第38-46页
        3.3.1 对初步风险因素清单的修改第38-39页
        3.3.2 最终风险清单第39-40页
        3.3.3 风险因素解释第40-46页
    3.4 小结第46-48页
4 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主要风险因素分析第48-76页
    4.1 识别主要风险所采取的方法第48-50页
        4.1.1 问卷调查法第48页
        4.1.2 主成分分析法第48-50页
    4.2 问卷调查的过程第50-55页
        4.2.1 问卷的设计第50页
        4.2.2 问卷的发放第50-51页
        4.2.3 问卷的回收情况统计第51-52页
        4.2.4 效度检验和信度检验第52-55页
    4.3 对风险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第55-75页
        4.3.1 主成分分析原理第55-56页
        4.3.2 主成分分析的过程第56-73页
        4.3.3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第73-75页
    4.4 小结第75-76页
5 综合管廊主要风险因素防范策略第76-90页
    5.1 主要风险产生的原因第76-79页
        5.1.1 立法不足第76页
        5.1.2 规范不全面第76-77页
        5.1.3 信息协调难度大第77-78页
        5.1.4 利益协调难度大第78页
        5.1.5 建设成本高第78-79页
        5.1.6 面临复杂的环境第79页
    5.2 防范策略第79-87页
        5.2.1 管理层面策略第79-82页
        5.2.2 技术层面策略第82-85页
        5.2.3 经济层面策略第85-87页
    5.3 小结第87-9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页
    6.2 不足第90-91页
    6.3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9页
附录 1第99-100页
附录 2第100-105页
攻读硕士期间学位论文发表情况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漫川关古镇历史建筑及其场所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西安市商品住宅需求拓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