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药工艺论文

恶性疟原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二氢乳清酶抑制剂的生物活性计算预测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第11-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49页
    1.1 疟疾第21页
    1.2 抗疟疾药物第21-24页
    1.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第24-29页
        1.3.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意义第24-25页
        1.3.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原理第25-26页
        1.3.3 机器学习算法第26-28页
        1.3.4 基于受体的虚拟筛选方法第28-29页
    1.4 恶性疟原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第29-34页
        1.4.1 恶性疟原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功能简介第29-30页
        1.4.2 恶性疟原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结构特点第30-32页
        1.4.3 恶性疟原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第32-34页
    1.5 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第34-43页
        1.5.1 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功能简介第34-35页
        1.5.2 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结构特点第35-37页
        1.5.3 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第37-43页
            1.5.3.1 实验研究第37-40页
            1.5.3.2 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第40-43页
    1.6 凝血因子FXIa简介第43-45页
        1.6.1 凝血因子FXIa的结构第43-45页
        1.6.2 抗凝血因子FXIa抑制剂的研究第45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45-49页
第二章 恶性疟原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抑制剂的分类研究第49-65页
    2.1 引言第49页
    2.2 数据集第49-50页
    2.3 实验方法第50-57页
        2.3.1 划分训练集/测试集方法第51-52页
            2.3.1.1 自组织神经网络法第51页
            2.3.1.2 MACCS分子指纹图谱第51-52页
        2.3.2 ADRIANA.Code分子描述符第52-53页
        2.3.3 分子描述符选择方法第53-54页
        2.3.4 建模方法第54-55页
        2.3.5 模型评估和验证第55-57页
            2.3.5.1 统计学参数的计算第55-56页
            2.3.5.2 偶然相关性检验第56页
            2.3.5.3 交互检验第56-57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7-63页
        2.4.1 SVM模型效果第57-58页
        2.4.2 Y-扰乱结果第58-59页
        2.4.3 SOM法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得到的化学空间第59-60页
        2.4.4 PfG6PD抑制剂的结构-活性关系第60-63页
    2.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三章 恶性疟原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抑制剂生物活性定量构效关系预测研究第65-77页
    3.1 引言第65页
    3.2 数据集第65-67页
    3.3 实验方法第67-70页
        3.3.1 数据集划分第67页
        3.3.2 分子描述符的计算与选取第67-70页
        3.3.3 用于预测的SVM建模方法第70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0-75页
        3.4.1 模型预测效果第70-74页
        3.4.2 Y-扰乱结果第74页
        3.4.3 描述符分析第74-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生物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预测研究第77-97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数据集第77-78页
    4.3 实验方法第78-83页
        4.3.1 描述符计算与选择第78-82页
        4.3.2 模型构建与检验第82-83页
            4.3.2.1 SVM回归模型的构建第82页
            4.3.2.2 统计学参数的计算第82-83页
            4.3.2.3 抑制剂-酶相互作用关系第83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3-95页
        4.4.1 模型预测结果第83-86页
        4.4.2 Y-扰乱结果第86-87页
        4.4.3 描述符分析第87-88页
        4.4.4 抑制剂与恶性疟原虫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相互作用第88-89页
        4.4.5 潜在的高IC50化合物预测第89-90页
        4.4.6 与其他已发表工作的比较第90-91页
        4.4.7 利用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抑制剂与PfDHODH的作用机理第91-95页
            4.4.7.1 晶体结构预处理和参数设置第91-92页
            4.4.7.2 结果分析第92-95页
    4.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凝血因子FXIa抑制剂的虚拟筛选第97-109页
    5.1 前言第97页
    5.2 实验方法第97-101页
        5.2.1 组合化学法第97-99页
        5.2.2 分子对接第99-101页
            5.2.2.1 GOLD软件第99-100页
            5.2.2.2 打分函数第100-101页
    5.3 实验数据来源和处理第101页
    5.4 实验结果第101-107页
        5.4.1 反应单体的过滤和分子片段对接第101-102页
        5.4.2 产物的分子对接第102-104页
            5.4.2.1 可能的产物组合和筛选第102-103页
            5.4.2.2 产物的分子对接第103-104页
        5.4.3 具有潜在成药性的产物分子第104-107页
    5.5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113页
    6.1 总结第109-110页
    6.2 创新点第110-111页
    6.3 展望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1页
附录第121-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3-135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35-136页
附件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层状氢氧化物层间限域空间可控制备碳基纳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咪唑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吸附金属离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