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互联网+”行动对国防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互联网+”背景第10页
        1.1.2 装备制造业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研究创新之处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第13-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1页
    2.1“互联网+”文献综述第15-17页
        2.1.1“互联网+”的概念和目的第15页
        2.1.2“互联网+”创新装备制造业的模式与机制第15-16页
        2.1.3“+互联网”与“互联网+”第16-17页
    2.2 创新驱动的文献综述第17-19页
        2.2.1 创新驱动的发展第17-18页
        2.2.2 创新驱动的内涵第18-19页
        2.2.3 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的度量第19页
    2.3 文献述评第19-21页
第3章“互联网+”行动与国防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机理第21-32页
    3.1 国防装备制造业融合基础分析第21-24页
        3.1.1 国防装备制造业第21页
        3.1.2 长江经济带的融合基础第21-24页
    3.2“互联网+”行动与产业融合的基础分析第24-26页
        3.2.1 技术的互联网化第24页
        3.2.2 模式的互联网化第24-25页
        3.2.3 组织的互联网化第25-26页
    3.3“互联网+”行动与国防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系统第26-30页
        3.3.1 研发生产环节的融合第27-28页
        3.3.2 消费环节的融合第28-29页
        3.3.3 服务环节的融合第29-30页
        3.3.4 流通环节的融合第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互联网+”行动对国防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的评价指标体系第32-39页
    4.1 指标体系的设计取向和设计原则第32-33页
        4.1.1 设计取向第32页
        4.1.2 设计原则第32-33页
    4.2 指标的选择与解释第33-36页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第33-35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第35-36页
    4.3“互联网+”行动对国防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的评价方法第36-39页
        4.3.1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第36-37页
        4.3.2 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互联网+国防装备制造业”融合关联度第37-39页
第5章“互联网+”行动对长江经济带国防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的评价分析第39-54页
    5.1 长江经济带国防装备制造业的数据来源与权重分析第39-41页
        5.1.1 数据来源第39页
        5.1.2 权重分析第39-41页
    5.2“互联网+”行动对国防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效果的评价分析第41-52页
        5.2.1 国防装备制造业不同地区指标的融合关联度排名分析第41-45页
        5.2.2 国防装备制造业“互联网+”创新驱动效果年份对比第45-49页
        5.2.3 国防装备制造业“互联网+”创新驱动效果的整体比较第49-52页
    5.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6章“互联网+”行动创新驱动国防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建议第54-57页
    6.1 加快提升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设施能力第54页
    6.2 实现思维方式转变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第54-55页
    6.3 优化多层次人才培养环境,提倡开放式创新第55页
    6.4 不断完善“互联网+国防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第55-5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7-60页
    7.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7.2 研究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要素流动对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下一篇:我国上市军工企业技术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