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超导的历史回顾 | 第13-14页 |
1.2 超导理论知识 | 第14-22页 |
1.2.1 伦敦理论 | 第15-16页 |
1.2.2 Pippard的非定域响应和关联长度 | 第16页 |
1.2.3 G-L理论 | 第16-17页 |
1.2.4 两类超导体和Abrikosov磁通格子 | 第17-19页 |
1.2.5 BCS理论 | 第19-20页 |
1.2.6 磁通相互作用 | 第20-22页 |
1.3 Ⅱ类超导体的磁通钉扎 | 第22-24页 |
1.3.1 钉扎和临界电流 | 第22-23页 |
1.3.2 集体钉扎理论 | 第23-24页 |
1.4 Ⅱ类超导体磁通物质的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1.4.1 超导体的磁通相图 | 第24-26页 |
1.4.2 尖峰效应 | 第26-27页 |
1.4.3 负微分电阻现象(重新进入钉扎相) | 第27-29页 |
1.5 论文工作安排 | 第29页 |
1.6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第二章 层状超导体中涡旋饼的平衡态性质:层间有序性和层内有序性的研究 | 第33-46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模型与公式 | 第34-37页 |
2.2.1 磁通相互作用模型 | 第34-36页 |
2.2.2 模拟退火方法 | 第36-37页 |
2.3 计算与结果 | 第37-44页 |
2.3.1 层间有序性 | 第37-39页 |
2.3.2 层内有序性 | 第39-42页 |
2.3.3 相图 | 第42-43页 |
2.3.4 讨论 | 第43-44页 |
2.4 结论 | 第44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层状超导体中涡旋饼重新进入动力学相 | 第46-65页 |
3.1 引言 | 第46-48页 |
3.2 模型与公式 | 第48-50页 |
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0-61页 |
3.3.1 强层间耦合:已存在磁通线的脱钉 | 第51-54页 |
3.3.2 弱层间耦合:独立涡旋饼的脱钉 | 第54-60页 |
3.3.3 动力学相图 | 第60-61页 |
3.4 结论 | 第61-62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四章 降维的超导体中稳定态涡旋饼性质的研究 | 第65-76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模型与公式 | 第66-69页 |
4.3 计算与结果 | 第69-74页 |
4.3.1 零钉扎情形下的涡旋分布 | 第69-71页 |
4.3.2 弱钉扎情形下的涡旋分布 | 第71页 |
4.3.3 强钉扎情形下的涡旋分布 | 第71-72页 |
4.3.4 相图 | 第72-73页 |
4.3.5 讨论 | 第73-74页 |
4.4 结论 | 第74-75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第五章 介观超导体中的磁通分布 | 第76-89页 |
5.1 引言 | 第76-77页 |
5.2 理论与模型 | 第77-82页 |
5.2.1 伦敦方法 | 第77-82页 |
5.2.2 磁通涡旋分布的动力学模拟 | 第82页 |
5.3 磁通分布模式随外加场的演化 | 第82-85页 |
5.3.1 小尺寸系统中的磁通分布模式(a=3) | 第82-84页 |
5.3.2 较大尺寸系统中的磁通分布模式(a=13) | 第84-85页 |
5.4 结论 | 第85-87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