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工程论文--养殖池论文--其他论文

离岸组合式网箱水动力特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TABLE OF CONTENTS第11-14页
图表目录第14-20页
主要符号表第20-21页
1 绪论第21-32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21-25页
    1.2 离岸养殖网箱水动力研究进展第25-29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9-32页
2 单体网箱和锚绳系统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设计第32-52页
    2.1 网箱及其锚绳系统第32-33页
    2.2 浮架系统的模拟第33-36页
        2.2.1 浮架受力分析第33-35页
        2.2.2 浮架运动方程第35-36页
    2.3 衣系统的模拟第36-38页
        2.3.1 网衣受力分析第36-38页
        2.3.2 网衣运动方程第38页
    2.4 锚绳系统的模拟第38-40页
        2.4.1 锚绳受力分析第38-40页
        2.4.2 锚绳运动方程第40页
    2.5 网箱及锚绳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第40-50页
        2.5.1 浮架系统第40-42页
        2.5.2 网衣系统第42-45页
        2.5.3 沉子系统第45-46页
        2.5.4 锚绳系统第46-50页
    2.6 小结第50-52页
3 不规则波浪作用下单体网箱的水动力特性第52-94页
    3.1 理论回顾第52-55页
    3.2 波浪场模拟第55-59页
        3.2.1 规则波浪第56页
        3.2.2 不规则波浪第56-59页
    3.3 动力响应分析第59-81页
        3.3.1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第60-67页
        3.3.2 数值模型验证第67-78页
        3.3.3 规则波与不规则波条件下动力响应的比较第78-81页
    3.4 锚绳疲劳分析第81-92页
        3.4.1 锚绳疲劳分析方法第83-86页
        3.4.2 应力范围分布第86-89页
        3.4.3 高频和低频响应引起的疲劳损伤第89-90页
        3.4.4 简化的疲劳分析方法适用性第90-92页
    3.5 小结第92-94页
4 组合式网箱水动力特性第94-131页
    4.1 组合式网箱及其锚绳系统的数值模型第94-97页
    4.2 纯波浪作用第97-110页
        4.2.1 数值模型验证第97-101页
        4.2.2 正向入射波浪第101-105页
        4.2.3 斜向入射波浪第105-108页
        4.2.4 网格式锚碇系统的破坏过程第108-110页
    4.3 纯水流作用第110-117页
        4.3.1 数值模型验证第111-112页
        4.3.2 正向入射水流第112-113页
        4.3.3 斜向入射水流第113-117页
    4.4 波流联合作用第117-125页
        4.4.1 波流场的模拟第117-118页
        4.4.2 数值模型验证第118-121页
        4.4.3 波流正向入射第121-123页
        4.4.4 波流斜向入射第123-125页
    4.5 锚碇形式的比较第125-129页
        4.5.1 “井”字型和“米”字型锚碇系统第125-127页
        4.5.2 两点锚碇和正交锚碇系统第127-129页
    4.6 小结第129-131页
5 可下潜式网箱的数值模拟第131-153页
    5.1 单点锚碇和多点锚碇系统第131-132页
    5.2 单点锚碇网箱系统第132-141页
        5.2.1 改进的单点锚碇系统第133-135页
        5.2.2 连接点深度的影响第135-136页
        5.2.3 单点锚碇条件下组合式网箱的下潜第136-141页
    5.3 多点锚碇网箱系统第141-151页
        5.3.1 网箱运动响应第141-144页
        5.3.2 锚绳张力响应第144-145页
        5.3.3 波陡、波长浮架直径比的影响第145-147页
        5.3.4 网箱下潜深度的影响第147-149页
        5.3.5 多点锚碇条件下组合式网箱的下潜第149-151页
    5.4 小结第151-15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53-155页
    6.1 本文结论第153-154页
    6.2 研究展望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5页
附录A 网箱体积折减系数的计算第165-167页
附录B 刚性框架惯性矩的计算第167-170页
创新点摘要第170-17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71-174页
致谢第174-175页
作者简介第175-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咪唑化合物辅助合成金属有机骨架MIL-101及其CO2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