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 约定违约金的性质 | 第11-16页 |
| (一)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于违约金性质的认定 | 第11-14页 |
| (二) 我国对于违约金性质的认定 | 第14-16页 |
| 二、 “百分之三十标准”在审判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 三、 约定违约金过高调整的基本原则 | 第19-22页 |
| (一) 公平原则 | 第19-20页 |
| (二) 诚实信用原则 | 第20-22页 |
| 四、 约定违约金过高调整的程序 | 第22-30页 |
| (一) 当事人主动申请调整 | 第22-23页 |
| (二) 人民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整违约金 | 第23-27页 |
| (三) 人民法院的释明权 | 第27-30页 |
| 五、 对约定违约金过高进行调整的标准 | 第30-40页 |
| (一) 实际损失——约定违约金调整的主要参考标准 | 第30-36页 |
| (二) 对约定违约金进行调整需要综合衡量的其他因素 | 第36-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