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导论 | 第11-14页 |
第一章 行政体制改革催生工商行政管理方式转变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定位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基于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能定位下的工商行政管理方式 | 第16-18页 |
一、 行政许可行为 | 第16页 |
二、 行政确认行为 | 第16-17页 |
三、 行政处罚行为 | 第17页 |
四、 行政裁决行为 | 第17页 |
五、 行政调解行为 | 第17-18页 |
六、 行政指导行为 | 第18页 |
第三节 传统工商行政管理方式在新型社会形态下所面临的挑战 | 第18-21页 |
一、 管理领域广泛,监管重点不突出 | 第18-19页 |
二、 管理方式粗放,日常监管效能低 | 第19-20页 |
三、 管理目标短期,长效机制建立难 | 第20页 |
四、 管理资源分散,执法协作推进难 | 第20-21页 |
五、 管理方式传统化,信息化监管程度低 | 第21页 |
第四节 行政体制改革中工商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方向 | 第21-23页 |
一、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第22页 |
二、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工商行政管理方式转变的探索 | 第23-30页 |
第一节 自贸区工商行政管理的思路与原则 | 第23-24页 |
一、 工作思路 | 第23页 |
二、 工作目标 | 第23页 |
三、 工作原则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依托一个平台,形成四个监管机制”的政策设计 | 第24-30页 |
一、 创建一个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 第24-25页 |
二、 完善“四个机制”,构建企业监管制度体系 | 第25-30页 |
第三章 自贸区工商管理方式转变的法理观察 | 第30-46页 |
第一节 市场准入的价值选择——比例原则的适用 | 第30-34页 |
一、 安全优先的客观需要 | 第30-31页 |
二、 效率优先的实践价值 | 第31页 |
三、 公平优先的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四、 市场准入价值的关系 | 第32页 |
五、 市场准入价值选择的国际经验 | 第32-33页 |
六、 行政法比例原则的适用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市场监管的职能定位——公共服务的理念 | 第34-37页 |
一、 市场监管的国外经验 | 第35-36页 |
二、 市场监管的公共服务理念 | 第36页 |
三、 市场监管的履职方式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信息公开的社会意义——公众监督的价值 | 第37-40页 |
一、 信息公开的需求 | 第37-38页 |
二、 信息公开的意义 | 第38页 |
三、 信息公开的原则 | 第38-39页 |
四、 信息公开的内容 | 第39页 |
五、 信息公开的方式 | 第39-40页 |
六、 信息公开的监管 | 第40页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中的隐忧分析 | 第40-46页 |
一、 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的隐患 | 第40-42页 |
二、 负面清单制定中的思维混乱 | 第42-44页 |
三、 改革举措全面推进的基层瓶颈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的探讨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建立有限政府,明确监管边界 | 第46-47页 |
一、 建立有限政府的现实需求 | 第46页 |
二、 有限政府的职能定位 | 第46-47页 |
三、 工商部门定位于有限政府的履职要求 | 第47页 |
第二节 推进法治建设,强化监管力度 | 第47-49页 |
一、 当前形势下“严管”的必要性 | 第47-48页 |
二、 “严管”的具体落实举措探索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加强信用建设,完善征信平台 | 第49-51页 |
一、 信用建设的社会需要和大势所趋 | 第49-50页 |
二、 工商行政管理信用监管的工作模式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引入社会力量,转变工作模式 | 第51-55页 |
一、 工商部门推进购买公共服务是大势所趋 | 第51页 |
二、 目前工商部门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困境 | 第51-52页 |
三、 提高工商部门购买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的若干对策 | 第52-53页 |
四、 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加强行业管理的有益尝试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