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物联网技术与伦理理论概述 | 第16-24页 |
2.1 物联网与物联网技术 | 第16-19页 |
2.1.1 物联网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物联网技术 | 第16-17页 |
2.1.3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 第17-19页 |
2.2 伦理与技术伦理 | 第19-22页 |
2.2.1 伦理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技术的界定 | 第20-21页 |
2.2.3 技术伦理的涵义 | 第21-22页 |
2.3 物联网技术与伦理的关联 | 第22-24页 |
2.3.1 物联网技术对伦理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 伦理对物联网技术的作用 | 第23-24页 |
第3章 物联网技术的伦理空间 | 第24-36页 |
3.1 信息权利的伦理纽带 | 第24-28页 |
3.1.1 信息权力与信息权利 | 第24-25页 |
3.1.2 联网信息与隐私权 | 第25-27页 |
3.1.3 信息滥用与个人隐私保护 | 第27-28页 |
3.2 公共安全的伦理秩序 | 第28-32页 |
3.2.1 联网资源与公共服务 | 第28-29页 |
3.2.2 利益相关群体与共治 | 第29-30页 |
3.2.3 技术漏洞与公共安全 | 第30-32页 |
3.3 人文意义的伦理考量 | 第32-36页 |
3.3.1 生活意义与人文情怀 | 第32-33页 |
3.3.2 技术控制与技术依赖 | 第33-34页 |
3.3.3 物化生活与价值取向 | 第34-36页 |
第4章 物联网技术的伦理构建 | 第36-47页 |
4.1 强化责任伦理规范 | 第36-40页 |
4.1.1 坚守公平正义 | 第36-37页 |
4.1.2 保障相关权利 | 第37-38页 |
4.1.3 彰显责任原则 | 第38-40页 |
4.2 加强公共伦理管治 | 第40-43页 |
4.2.1 构建物联网伦理体系 | 第40-41页 |
4.2.2 完善物联网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4.2.3 强化物联网安全伦理意识 | 第42页 |
4.2.4 加强物联网安全治理 | 第42-43页 |
4.3 提升伦理文化战略 | 第43-47页 |
4.3.1 倡导人文价值取向 | 第43-45页 |
4.3.2 彰显反思性与批判文化 | 第45页 |
4.3.3 调适虚拟与现实之张力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