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H.264/SVC 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 | 第16-27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 | 第16-17页 |
2.3 H.264/SVC 的可伸缩技术 | 第17-20页 |
2.3.1 空域可伸缩 | 第18-19页 |
2.3.2 时域可伸缩 | 第19页 |
2.3.3 质量可伸缩 | 第19-20页 |
2.4 JSVM 参考模型 | 第20-26页 |
2.4.1 序列重采样 | 第21-22页 |
2.4.2 视频编码 | 第22-23页 |
2.4.3 码流提取 | 第23-25页 |
2.4.4 计算 PSNR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视频传输系统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技术 | 第27-36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 第27-30页 |
3.2.1 JSCC 原理 | 第27-29页 |
3.2.2 基于可伸缩视频编码 JSCC 框架 | 第29页 |
3.2.3 基于可伸缩视频编码 JSCC 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3.3 传统基于可伸缩视频编码的 JSCC 算法 | 第30-35页 |
3.3.1 遗传算法 | 第30-33页 |
3.3.2 维特比算法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斜率搜索的联合信源信道码率分配算法 | 第36-51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设计流程 | 第36-37页 |
4.3 基于优化栅格的帧内前向规划算法 | 第37-43页 |
4.3.1 LW-EZEP 模型改进 | 第39-40页 |
4.3.2 优化栅格算法 | 第40-43页 |
4.4 基于斜率搜索的帧间比特分配算法 | 第43-46页 |
4.4.1 基于 GOP 的帧间比特分配 | 第43-44页 |
4.4.2 斜率搜索帧间比特分配算法 | 第44-46页 |
4.5 性能仿真分析 | 第46-50页 |
4.5.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6页 |
4.5.2 LW-EZEP 改进后性能仿真分析 | 第46-47页 |
4.5.3 优化栅格算法复杂度仿真分析 | 第47-48页 |
4.5.4 斜率搜索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第48-49页 |
4.5.5 完整码率分配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斜率搜索算法的 BWT 视频分发系统 | 第51-58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BWT 视频分发系统模型 | 第51-53页 |
5.3 基于斜率搜索算法的 BWT 视频分发系统 | 第53-55页 |
5.3.1 视频分发系统框图 | 第53-54页 |
5.3.2 基于斜率搜索算法的 BWT 视频分发的实现 | 第54页 |
5.3.3 系统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54-55页 |
5.4 视频分发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5.4.1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5.4.2 性能仿真分析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