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4页 |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气动加热及光子晶体热防护涂层防热性能计算 | 第19-36页 |
| 2.1 气动加热计算 | 第19-23页 |
| 2.1.1 导弹气动加热计算 | 第19-21页 |
| 2.1.2 航天器气动加热计算 | 第21-23页 |
| 2.2 光子晶体的制备与特性 | 第23-26页 |
| 2.2.1 光子晶体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2.2 制备所得的光子晶体的辐射特性 | 第24-26页 |
| 2.3 光子晶体防热涂层的防热性能计算 | 第26-30页 |
| 2.3.1 防热层结构 | 第26-27页 |
| 2.3.2 温度分布计算 | 第27-30页 |
| 2.4 燃气轮机叶片热防护 | 第30-34页 |
| 2.4.1 燃气轮机及其叶片的热防护技术简介 | 第30-31页 |
| 2.4.2 燃气轮机叶片热防护实验 | 第31-32页 |
| 2.4.3 燃机叶片的光子晶体热防护性能计算 | 第32-3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激光烧蚀及光子晶体热防护涂层防热性能计算 | 第36-45页 |
| 3.1 激光武器简介 | 第36页 |
| 3.2 激光武器对导弹的辐照度分析 | 第36-38页 |
| 3.2.1 影响辐照度的因素 | 第36-37页 |
| 3.2.2 辐照度的计算表达式 | 第37-38页 |
| 3.3 机载激光武器辐照度的计算 | 第38-39页 |
| 3.4 机载激光武器打击下的温度分布及光子晶体热防护性能计算 | 第39-43页 |
| 3.4.1 无光子晶体热防护涂层温度分布 | 第39-41页 |
| 3.4.2 存在光子晶体热防护涂层下的温度分布 | 第41-4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光子晶体热防护涂层设计 | 第45-53页 |
| 4.1 多层结构热防护涂层设计 | 第45-49页 |
| 4.1.1 多层结构反射机理 | 第45-47页 |
| 4.1.2 多层结构热防护涂层温度分布计算 | 第47-49页 |
| 4.2 添加主动对流冷却通道设计 | 第49-51页 |
| 4.2.1 主动对流冷却通道热控法简介 | 第49-50页 |
| 4.2.2 添加主动对流冷却通道后的温度分布计算 | 第50-5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光子晶体禁带变化特性研究 | 第53-75页 |
| 5.1 一维光子晶体禁带研究 | 第53-63页 |
| 5.1.1 传输矩阵法(TMM) | 第54-59页 |
| 5.1.2 一维光子晶体禁带计算 | 第59-63页 |
| 5.2 二维光子晶体禁带研究 | 第63-73页 |
| 5.2.1 平面波展开法(PWM) | 第64-69页 |
| 5.2.2 二维光子晶体禁带计算 | 第69-7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附录一 | 第80-81页 |
| 附录二 | 第81-84页 |
| 附录三 | 第84-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