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安全漏洞扫描器爬虫技术的改进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页 |
1.3 论文成果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Web漏洞扫描器相关介绍 | 第14-28页 |
2.1 Web应用安全介绍 | 第14-16页 |
2.1.1 应用程序安全风险 | 第14-15页 |
2.1.2 安全风险的根源分析 | 第15-16页 |
2.2 常见的Web安全漏洞 | 第16-19页 |
2.2.1 SQL注入漏洞 | 第16-17页 |
2.2.2 XSS漏洞 | 第17-18页 |
2.2.3 其它安全漏洞 | 第18-19页 |
2.3 国内外漏洞扫描器研究分析 | 第19-21页 |
2.3.1 分析目的 | 第19-20页 |
2.3.2 影响准确率的三个因素 | 第20-21页 |
2.3.3 对比总结 | 第21页 |
2.4 扫描器爬虫技术介绍 | 第21-26页 |
2.4.1 网络爬虫定义 | 第21-22页 |
2.4.2 爬虫爬取策略 | 第22页 |
2.4.3 爬行器的种类及局限性 | 第22-24页 |
2.4.4 分布式网络爬虫 | 第24-25页 |
2.4.5 分布式爬虫通信模型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分布式爬虫的漏洞扫描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28-46页 |
3.1 公共组件 | 第28-34页 |
3.1.1 配置文件模块 | 第28-29页 |
3.1.2 线程池模块 | 第29页 |
3.1.3 HTTP传输模块 | 第29-31页 |
3.1.4 DNS解析模块 | 第31页 |
3.1.5 数据库模块 | 第31-34页 |
3.2 扫描调度引擎 | 第34-36页 |
3.2.1 扫描调度引擎工作流程 | 第34-35页 |
3.2.2 配置文件加载 | 第35页 |
3.2.3 公共组件初始化 | 第35-36页 |
3.2.4 扫描模块动态创建 | 第36页 |
3.3 爬虫模块 | 第36-42页 |
3.3.1 爬取模块工作流程 | 第36-37页 |
3.3.2 爬取模块详细设计 | 第37-42页 |
3.3.2.1 MasterNode模块 | 第37-39页 |
3.3.2.2 CrawlerNode模块 | 第39-42页 |
3.4 SQL注入扫描模块 | 第42-43页 |
3.5 XSS漏洞扫描模块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分布式爬虫的漏洞扫描器关键技术分析 | 第46-54页 |
4.1 URL任务分配 | 第46-48页 |
4.1.1 任务分配模式概述 | 第46页 |
4.1.2 二级哈希映射算法 | 第46-47页 |
4.1.3 URL动态分配策略 | 第47-48页 |
4.2 URL去重 | 第48-49页 |
4.3 DNS解析 | 第49-50页 |
4.3.1 DNS解析对爬虫性能的影响 | 第49页 |
4.3.2 基于缓冲机制的DNS服务模块 | 第49-50页 |
4.4 基于身份认证的信息采集 | 第50-52页 |
4.4.1 Cookie的用途 | 第50-51页 |
4.4.2 Cookie的工作机制 | 第51页 |
4.4.3 身份认证网站的信息采集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Web应用漏洞扫描器测试与分析 | 第54-58页 |
5.1 测试目的 | 第54页 |
5.2 测试流程 | 第54-55页 |
5.2.1 扫描器评估工具wavsep | 第54-55页 |
5.2.2 测试方法 | 第55页 |
5.2.3 测试环境 | 第55页 |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5-57页 |
5.3.1 本漏洞扫描器的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5.3.2 测试结果对比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