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1 概述 | 第10页 |
2 伏马毒素 | 第10-11页 |
3 伏马毒素对动物和人的毒性 | 第11-12页 |
4 环境因素对镰孢生物合成伏马毒素的影响 | 第12页 |
5 生物合成伏马毒素FUM的基因 | 第12-13页 |
6 伏马毒素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拟轮生镰孢在PDA上生物合成伏马毒素的规律及其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5-24页 |
1 材料 | 第15-16页 |
1.1 菌株 | 第15页 |
1.2 试验仪器 | 第15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15-16页 |
1.4 溶液配制 | 第16页 |
2 方法 | 第16-18页 |
2.1 菌种培养 | 第16页 |
2.2 PDA中伏马毒素的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2.3 最佳产毒时间的测定 | 第17页 |
2.4 毒素存在部位的测定 | 第17页 |
2.5 不同菌株在PDA上的产毒规律研究 | 第17-18页 |
2.6 色谱条件 | 第18页 |
2.7 柱后衍生条件 | 第18页 |
2.8 数据分析 | 第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23页 |
3.1 最佳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18-20页 |
3.2 最佳产毒时间的确定 | 第20-21页 |
3.3 毒素存在部位的测定 | 第21页 |
3.4 不同拟轮生镰孢菌株在PDA上的产毒规律 | 第21-23页 |
4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不同环境因素和药剂处理对拟轮生镰孢生长、产毒及FUM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4-37页 |
1 材料 | 第24-25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24页 |
1.2 试验试剂 | 第24页 |
1.3 不同水活度PDA培养基的配制 | 第24页 |
1.4 供试药剂母液制备 | 第24-25页 |
1.5 试验仪器 | 第25页 |
2 方法 | 第25-28页 |
2.1 菌种培养 | 第25页 |
2.2 药剂处理 | 第25-26页 |
2.3 样品前处理及提取 | 第26页 |
2.4 色谱条件及柱后衍生条件 | 第26页 |
2.5 Trizol法提取菌株RNA | 第26-27页 |
2.6 反转录 | 第27页 |
2.7 RT-PCR | 第27-28页 |
2.8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3.1 不同温度和水活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 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 不同温度和水活度对菌株产毒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 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对菌株产毒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 不同温度和水活度对FUM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3-34页 |
3.6 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对FUM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附录A 不同地区拟轮生镰孢最适生长温度的测定 | 第44-49页 |
发表论文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