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设计研究--以新乡金谷阳光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 第10-11页 |
1.1.2 养老观念的转变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1 课题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3.2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1.4.1 老年人口的概念 | 第13页 |
1.4.2 老年人口的分类 | 第13-14页 |
1.4.3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 第14页 |
1.4.4 养老服务中心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1.4.5 户外环境的概念 | 第16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第2章 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分析 | 第18-28页 |
2.1 老年人对户外环境的特殊需求 | 第18-25页 |
2.1.1 老年人的生理分析 | 第18-21页 |
2.1.2 老年人的心理分析 | 第21-22页 |
2.1.3 老年人的行为分析 | 第22-25页 |
2.2 老年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 第25-27页 |
2.2.1 老年的活动类型与环境的关系 | 第25-26页 |
2.2.2 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的动因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设计概要 | 第28-38页 |
3.1 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设计原则 | 第28-30页 |
3.1.1 安全性及健康性 | 第28页 |
3.1.2 舒适性及便捷性 | 第28-29页 |
3.1.3 易识别性及领域性 | 第29页 |
3.1.4 多样性及交互性 | 第29页 |
3.1.5 文化性及生态性 | 第29-30页 |
3.2 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设计要点 | 第30-37页 |
3.2.1 总体规划设计要点 | 第30页 |
3.2.2 入口空间设计要点 | 第30-31页 |
3.2.3 道路空间设计要点 | 第31-32页 |
3.2.4 交往空间设计要点 | 第32-33页 |
3.2.5 户外环境细部设计要点 | 第33-34页 |
3.2.6 绿化设计要点 | 第34-35页 |
3.2.7 户外照明设计要点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国内外养老服务中心案例分析 | 第38-54页 |
4.1 国外养老服务中心设计案例 | 第38-47页 |
4.1.1 美国太阳城老年公寓 | 第38-40页 |
4.1.2 日本宝冢太阳城养老院 | 第40-47页 |
4.2 国内养老服务中心设计案例 | 第47-53页 |
4.2.1 郑州老年公寓 | 第47-49页 |
4.2.2 郑州市晚晴养老中心 | 第49-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新乡金谷阳光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设计探索 | 第54-82页 |
5.1 新乡市地域特征分析 | 第54页 |
5.1.1 地理位置 | 第54页 |
5.1.2 气候特征 | 第54页 |
5.2 新乡市养老事业基本情况 | 第54-55页 |
5.2.1 新乡市老年人口概况 | 第54-55页 |
5.2.2 新乡市养老现状及政策 | 第55页 |
5.3 金谷阳光养老服务中心概况 | 第55-57页 |
5.3.1 区位分析 | 第55-56页 |
5.3.2 场地分析 | 第56-57页 |
5.3.3 定位分析 | 第57页 |
5.4 金谷阳光养老服务中心设计思路 | 第57-60页 |
5.4.1 设计理念 | 第57-59页 |
5.4.2 设计策略 | 第59-60页 |
5.5 金谷阳光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空间的营造 | 第60-72页 |
5.5.1 功能分区设计 | 第60-61页 |
5.5.2 交通组织设计 | 第61-63页 |
5.5.3 停车位设计 | 第63-65页 |
5.5.4 活动空间设计 | 第65-69页 |
5.5.5 休憩空间设计 | 第69-72页 |
5.6 金谷阳光养老服务中心户外环境细部设计 | 第72-81页 |
5.6.1 园路设计 | 第72-74页 |
5.6.2 健身设施 | 第74页 |
5.6.3 照明设施 | 第74-76页 |
5.6.4 植物设计 | 第76-8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2-84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82页 |
6.2 欠缺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