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 选题的研究述评 | 第12-15页 |
1、建国以来党政关系历史进程阶段的划分 | 第12-14页 |
2、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的原因 | 第14-15页 |
(三)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1、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2、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政关系的理论认识 | 第17-27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政关系的初步认识 | 第17-19页 |
(二) 列宁的党政关系理论 | 第19-21页 |
1、坚持党的总的领导,注意党的领导权限 | 第19-20页 |
2、坚持党政职能分开,处理好党、政机关工作的结合问题 | 第20-21页 |
(三) 斯大林党政关系理论 | 第21-23页 |
(四)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关于党政关系的基本认识 | 第23-27页 |
1、毛泽东关于党政关系的基本认识 | 第23-24页 |
2、周恩来关于党政关系的基本认识 | 第24-25页 |
3、张闻天关于党政关系的基本认识 | 第25页 |
4、董必武关于党政关系的基本认识 | 第25页 |
5、邓小平关于党政关系的基本认识 | 第25-27页 |
二、建国以来中共关于党政关系认识的演进历程 | 第27-51页 |
(一) 1949年10月—1956年9月,党政关系认识在实践中的探索和改进 | 第27-30页 |
1、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27-28页 |
2、党政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中的矛盾 | 第28-30页 |
(二) 1956年9月—1966年5月,党政关系认识在探索中出现偏差 | 第30-33页 |
(三) 1966年5月—1976年10月,党政关系认识探索走入歧途 | 第33-35页 |
(四) 1976年10月—1978年12月,党政关系认识在徘徊中前进 | 第35-37页 |
(五) 1978年12月—1989年6月,党政关系探索主要集中为党政分开 | 第37-41页 |
1、1978年12月—1987年10月,重申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认真解决党政不分问题 | 第37-39页 |
2、1987年10月-1989年6月,积极推进党政分开 | 第39-41页 |
(六) 1989年6月—2002年11月,党政关系探索集中为对党的领导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 第41-44页 |
1、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 第42页 |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 第42-43页 |
3、积极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党的领导方式的法制化 | 第43-44页 |
(七) 2002年11月—2012年11月,党政关系调整主要集中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的提高 | 第44-48页 |
1、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第44-45页 |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第45-46页 |
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 第46-48页 |
(八) 2012年11月至今,党政关系调整更加注重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第48-51页 |
1、要更加注重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第48-49页 |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第49-51页 |
三、对建国以来中共关于党政关系探索历史的思考 | 第51-57页 |
(一) 建国以来中共关于党政关系探索历史的特点 | 第51-53页 |
1、关于党政关系的发展思路 | 第51-52页 |
2、关于党的角色转变 | 第52-53页 |
(二) 十八大开拓党政关系认识的新境界 | 第53-55页 |
1、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方式 | 第53-54页 |
2、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54-55页 |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第55页 |
(三) 始终坚持党政关系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