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引言 | 第8-10页 |
| 2 内容聚合行为概述 | 第10-16页 |
| 2.1 内容聚合行为的界定 | 第10-11页 |
| 2.1.1 内容聚合行为的定义 | 第10页 |
| 2.1.2 内容聚合行为的模式 | 第10-11页 |
| 2.2 加框链接 | 第11-13页 |
| 2.2.1 加框链接的概念 | 第11-12页 |
| 2.2.2 加框链接的特征 | 第12-13页 |
| 2.3 内容聚合服务提供商的地位 | 第13-15页 |
| 2.3.1 内容提供商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区别 | 第13-14页 |
| 2.3.2“渠道”与“内容”之争 | 第14-15页 |
| 2.4 小结 | 第15-16页 |
| 3 国外对内容聚合行为法律属性的认定和实证分析 | 第16-21页 |
| 3.1 美国内容聚合行为的法律属性和实证分析 | 第16-18页 |
| 3.1.1 相关著作权制度 | 第16-17页 |
| 3.1.2 美国司法实践 | 第17-18页 |
| 3.2 欧洲内容聚合行为的法律属性和实证分析 | 第18-21页 |
| 3.2.1 相关著作权制度 | 第18-20页 |
| 3.2.2 欧洲司法实践 | 第20-21页 |
| 4 我国著作权制度下的内容聚合行为分析 | 第21-27页 |
| 4.1 规制内容聚合行为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 4.1.1 利益平衡原则 | 第21页 |
| 4.1.2 内容聚合行为打破原有著作权法的利益格局 | 第21-22页 |
| 4.2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解读 | 第22-24页 |
| 4.2.1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 | 第22-23页 |
| 4.2.2 信息网络传播权所控的行为 | 第23-24页 |
| 4.3 内容聚合行为的侵权认定标准 | 第24-27页 |
| 4.3.1 服务器标准 | 第24-25页 |
| 4.3.2 用户感知标准 | 第25-26页 |
| 4.3.3“法律标准” | 第26-27页 |
| 5 对内容聚合行为有关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 第27-33页 |
| 5.1 内容聚合行为与不正当竞争 | 第27-30页 |
| 5.1.1 通过“反不正当竞争”寻求突破 | 第27-28页 |
| 5.1.2《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内容聚合行为的规制存在瑕疵 | 第28-30页 |
| 5.2 链接不替代原则 | 第30-31页 |
| 5.3 实质呈现标准 | 第31-33页 |
| 5.3.1 实质呈现标准的定义 | 第31页 |
| 5.3.2 实质呈现标准下的内容聚合行为 | 第31-33页 |
| 6 结语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