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地产经营论文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地票交易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4页
    1.2 相关研究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5-16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二章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及其实现途径第17-24页
    2.1 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的含义和特征第17页
    2.2 农村建设用地的含义和特征第17-18页
    2.3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含义和特征第18-19页
    2.4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实现途径第19-24页
        2.4.1 宅基地换房模式第19-20页
        2.4.2 指标挂钩项目模式第20-22页
        2.4.3 地票交易模式第22-24页
第三章 地票交易模式及其运作机理分析第24-33页
    3.1 地票交易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第24-25页
    3.2 地票交易模式的意义第25-28页
        3.2.1 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第25页
        3.2.2 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要素中的优化配置作用第25-26页
        3.2.3 有利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第26-27页
        3.2.4 有利于土地多重功能的实现第27页
        3.2.5 有利于耕地的有效保护第27页
        3.2.6 有利于进城务工农民再回流就业问题的解决第27-28页
    3.3 地票的土地来源第28-29页
    3.4 地票交易运作机理第29-31页
        3.4.1 规划环节第29页
        3.4.2 复垦申请环节第29页
        3.4.3 验收环节第29-30页
        3.4.4 交易环节第30页
        3.4.5 落地使用环节第30-31页
    3.5 地票交易模式主要特点第31-33页
        3.5.1 供地农民自愿进行城乡建设用地流转第31页
        3.5.2 农民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土地收益第31-32页
        3.5.3 遵循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第32-33页
第四章 地票交易模式的优势、不足以及优化对策第33-39页
    4.1 地票交易模式的优势第33-34页
        4.1.1 打破了只能在小范围内实施的障碍和约束第33页
        4.1.2 引入市场机制第33-34页
        4.1.3 政府由垄断主导转变成只是监管调控第34页
    4.2 地票交易模式的不足第34-36页
        4.2.1 对供地农民的价格补偿机制尚不明确第34页
        4.2.2 对城市近郊农民的征地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第34-35页
        4.2.3 容易挫伤开发商投资积极性第35页
        4.2.4 尚未形成政府对土地征收税费的城乡统一体系第35-36页
    4.3 地票交易模式的优化对策第36-39页
        4.3.1 完善对供地农民的统一价格补偿机制并制定地票的合理交易方式第36-37页
        4.3.2 进行“缺地块”与“缺指标”的“合二为一”第37页
        4.3.3 开放地票交易的二级市场第37-38页
        4.3.4 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土地税费体系第38-3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舆情检索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