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振动抑制综合效能分析及软件开发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1.2 柴油机减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柴油机振动响应分析软件国内外现状 | 第13页 |
| 1.4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2 柴油机动力总成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15-29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柴油机不平衡激励力计算 | 第15-21页 |
| 2.2.1 单缸机的不平衡激励力计算 | 第15-18页 |
| 2.2.2 直列多缸机不平衡激励力分析 | 第18-20页 |
| 2.2.3 质心处不平衡激励力分析 | 第20-21页 |
| 2.3 柴油机动力总成模型的建立 | 第21-26页 |
| 2.3.1 悬置系统建模理论 | 第21-22页 |
| 2.3.2 动力总成的动能计算 | 第22-24页 |
| 2.3.3 动力总成的势能计算 | 第24-25页 |
| 2.3.4 动力总成的耗散能计算 | 第25-26页 |
| 2.3.5 动力总成振动微分方程 | 第26页 |
| 2.4 动力总成模型的求解 | 第26-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柴油机动力总成振动分析 | 第29-42页 |
| 3.1 引言 | 第29页 |
| 3.2 动力总成参数 | 第29-32页 |
| 3.2.1 动力总成质量参数 | 第30页 |
| 3.2.2 悬置元件参数 | 第30-32页 |
| 3.3 柴油机动力总成的模态特性计算 | 第32-35页 |
| 3.3.1 固有频率计算 | 第32页 |
| 3.3.2 模态解耦 | 第32-33页 |
| 3.3.3 四缸机动力总成的固有特性计算 | 第33-35页 |
| 3.4 柴油机动力总成响应计算 | 第35-41页 |
| 3.4.1 柴油机机激励力分析 | 第35-36页 |
| 3.4.2 柴油机总成悬置系统受迫振动分析 | 第36-37页 |
| 3.4.3 悬置元件支承处动反力分析 | 第37-39页 |
| 3.4.4 悬置元件传递率分析 | 第39-40页 |
| 3.4.5 整机当量振动烈度的计算 | 第40-4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柴油机整机振动响应综合分析 | 第42-63页 |
| 4.1 引言 | 第42页 |
| 4.2 柴油机结构参数对整机振动响应影响分析 | 第42-49页 |
| 4.2.1 结构参数对质心位移影响分析 | 第43-47页 |
| 4.2.2 动力总成振动影响分析 | 第47-49页 |
| 4.3 不平衡激励力对整机振动响应影响 | 第49-51页 |
| 4.4 平衡机构对整机振动响应影响分析 | 第51-62页 |
| 4.4.1 旋转惯性力(矩)的平衡技术 | 第52-53页 |
| 4.4.2 往复惯性力(矩)的平衡技术 | 第53-54页 |
| 4.4.3 倾覆力矩的平衡技术 | 第54-6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柴油机综合激励力抑制效能分析软件的开发 | 第63-76页 |
| 5.1 引言 | 第63页 |
| 5.2 软件定义时期 | 第63-65页 |
| 5.2.1 问题定义 | 第63-64页 |
| 5.2.2 可行性研究 | 第64页 |
| 5.2.3 需求分析 | 第64-65页 |
| 5.3 软件开发时期 | 第65-75页 |
| 5.3.1 概要设计 | 第66-67页 |
| 5.3.2 详细设计 | 第67-71页 |
| 5.3.3 应用实例 | 第71-7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 6.1 总结 | 第76页 |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