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候临床机理及干预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摘要 | 第12页 |
1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 第12页 |
2 肝郁脾虚证候的研究 | 第12-13页 |
3 肝郁脾虚证的干预 | 第13-15页 |
3.1 情志调节 | 第13页 |
3.2 药物治疗 | 第13-14页 |
3.3 中医导引法 | 第14页 |
3.4 中药食疗调治 | 第14页 |
3.5 中医外治法 | 第14-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实验研究 | 第18-35页 |
1 问卷的制定与评价 | 第18-20页 |
1.1《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制定 | 第18页 |
1.2 问卷组成 | 第18页 |
1.3 调查方式 | 第18页 |
1.4 问卷判断 | 第18页 |
1.5 统计方法 | 第18页 |
1.6 质量评价 | 第18-20页 |
2 亚健康调查及肝郁脾虚证候分布 | 第20-35页 |
2.1 操作流程 | 第20-22页 |
2.2 本次调查结果及一般情况分布 | 第22-35页 |
讨论 | 第35-43页 |
1.亚健康肝气郁证候特点 | 第35页 |
2.亚健康脾气虚证候特点 | 第35-36页 |
3.肝郁脾虚临床机理 | 第36-38页 |
3.1 文献研究 | 第36页 |
3.2 诊断标准 | 第36页 |
3.3 常见症状 | 第36页 |
3.4 病因病机 | 第36-37页 |
3.5 形成因素 | 第37-38页 |
4.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干预的研究 | 第38-43页 |
4.1 心理调节 | 第39页 |
4.2 身体调节 | 第39-40页 |
4.3 环境调节 | 第40页 |
4.4 中医药调节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图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