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4-3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9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4-17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7-19页
    1.2 文献综述第19-29页
        1.2.1 钢铁产业效率阐释第19-22页
        1.2.2 钢铁产业效率的主要评价方法第22-24页
        1.2.3 钢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第24-26页
        1.2.4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研究第26-29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9-31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1页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31页
    1.4 本文创新之处第31-33页
第2章 循环经济效率概念及评价方法阐释第33-46页
    2.1 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效率阐释第33-37页
        2.1.1 循环经济第33-34页
        2.1.2 循环经济效率第34-36页
        2.1.3 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模型第36-37页
    2.2 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方法第37-44页
        2.2.1 DEA方法介绍第38-40页
        2.2.2 DEA方法的模型第40-42页
        2.2.3 Malmquist指数模型第42-44页
    2.3 基于DEA方法的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步骤第44-46页
第3章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循环经济效率指标分析第46-70页
    3.1 钢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分析第46-56页
        3.1.1 钢铁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评价第46-50页
        3.1.2 钢铁产业省际发展水平比较第50-56页
    3.2 钢铁产业经济效率指标分析第56-60页
    3.3 钢铁产业的环境效率指标分析第60-64页
    3.4 钢铁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指标分析第64-70页
第4章 中国钢铁产业的循环经济效率测度与分析第70-89页
    4.1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第70-74页
        4.1.1 评价指标选择第70-72页
        4.1.2 指标的意义及数据的来源第72-74页
    4.2 钢铁产业总体循环经济效率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第74-79页
        4.2.1 钢铁产业总体循环经济效率测算结果第75-76页
        4.2.2 钢铁产业总体循环经济效率测算结果分析第76-79页
    4.3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测算结果分析第79-83页
        4.3.1 循环经济效率测算结果第79-80页
        4.3.2 循环经济效率测算结果分析第80-83页
    4.4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变化测算结果分析第83-89页
        4.4.1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变化测算第83-85页
        4.4.2 钢铁产业省际循环经济效率变化结果分析第85-87页
        4.4.3 钢铁产业区域循环经济效率变化结果分析第87-89页
第5章 中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9-99页
    5.1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影响因素的界定第89-93页
        5.1.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第90-91页
        5.1.2 钢铁产业技术水平第91页
        5.1.3 规模因素第91-92页
        5.1.4 能源结构第92页
        5.1.5 市场中生产者结构第92-93页
        5.1.6 政府的管理能力第93页
    5.2 模型构建与估计第93-96页
        5.2.1 模型的构建第93-95页
        5.2.2 估计结果第95-96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第96-99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99-111页
    6.1 研究结论第99-100页
    6.2 政策建议第100-111页
        6.2.1 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完善钢铁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第100-102页
        6.2.2 提高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标准第102-103页
        6.2.3 合理控制钢铁产业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第103-104页
        6.2.4 优化国家钢铁产业布局第104-105页
        6.2.5 提高钢铁产业资源利用率第105-107页
        6.2.6 完善钢铁产业市场竞争机制第107-108页
        6.2.7 加大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和扶持力度第108-109页
        6.2.8 扩大钢铁业规模,提高企业规模效率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所有制行业R&D网络形成研究
下一篇:生产性服务贸易前向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TFP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