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絮凝的概念和机理 | 第7-8页 |
1.2 生物絮凝剂 | 第8-9页 |
1.3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状况 | 第9-11页 |
1.4 氧化石墨烯的危害 | 第11-12页 |
1.5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6 技术路线及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1.6.1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6.2 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 | 第14-24页 |
2.1 引言 | 第14-15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15-16页 |
2.2.3 菌种来源 | 第16页 |
2.2.4 培养基 | 第16页 |
2.2.5 筛选步骤 | 第16-17页 |
2.2.6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 第17页 |
2.2.7 最佳絮凝条件的测定 | 第17页 |
2.2.8 絮凝剂干制品的提取 | 第1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7-23页 |
2.3.1 菌种的分离和筛选 | 第17-18页 |
2.3.2 菌种鉴定 | 第18-20页 |
2.3.3 培养基成分对絮凝剂活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4 絮凝条件对絮凝活性的影响 | 第21-23页 |
2.3.5 细胞生长与絮凝率变化关系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微生物絮凝剂对水中的氧化石墨烯(GO)的去除研究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3.2.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5页 |
3.2.4 去除氧化石墨烯的实验 | 第25-26页 |
3.2.5 氧化石墨烯去除率测定方法 | 第26页 |
3.2.6 用响应面法分析MBF-21 絮凝菌株的影响因素 | 第26-31页 |
3.2.7 为响应表面二次模型方差分析分析和认证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MBF-21 絮凝剂絮凝氧化石墨烯的机理研究 | 第33-3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4.1.1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4.2 粪肠球菌的表型及生化指标鉴定 | 第34页 |
4.3 MBF-21 的ZETA电位和红外分析 | 第34-35页 |
4.4 氧化石墨烯在溶液中和加入MBF-21 后的扫描电镜图片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7-38页 |
5.1 结论 | 第37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