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概述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大学生村官 | 第18页 |
2.1.2 大学生村官计划 | 第18-19页 |
2.2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2.2.1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背景 | 第19-20页 |
2.2.2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2.3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意义 | 第22-24页 |
2.3.1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 | 第22页 |
2.3.2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内容 | 第22-23页 |
2.3.3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新渠道 | 第23页 |
2.3.4 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 | 第23-24页 |
第3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调查 | 第24-34页 |
3.1 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24-25页 |
3.1.1 调查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3.1.2 调查方法及方案设计 | 第25页 |
3.2 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调查 | 第25-31页 |
3.2.1 大学生村官的自我认知 | 第25-28页 |
3.2.2 管理部门的态度 | 第28-30页 |
3.2.3 任职村群众的评价 | 第30-31页 |
3.3 调查情况梳理 | 第31-34页 |
3.3.1 政策认知情况 | 第31页 |
3.3.2 大学生村官的入职动机 | 第31-32页 |
3.3.3 大学生村官角色实践情况 | 第32页 |
3.3.4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情况 | 第32-33页 |
3.3.5 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流动情况 | 第33-34页 |
第4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成效及问题 | 第34-39页 |
4.1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 | 第34-35页 |
4.1.1 整体素质提升、社会影响逐渐扩大 | 第34页 |
4.1.2 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 第34页 |
4.1.3 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提升了基层组织工作水平 | 第34-35页 |
4.1.4 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 | 第35页 |
4.2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凸显的问题 | 第35-39页 |
4.2.1 难以真正扎根农村 | 第36页 |
4.2.2 工作待遇低、出路不畅 | 第36-37页 |
4.2.3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 第37页 |
4.2.4 管理使用不规范 | 第37-38页 |
4.2.5 选聘、培养机制不完善 | 第38-39页 |
第5章 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思考和建议 | 第39-48页 |
5.1 推进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有利因素 | 第39-44页 |
5.1.1 政策本身具有科学推进、不断完善的潜力 | 第39-40页 |
5.1.2 政策执行主体坚持推动政策不断完善 | 第40-42页 |
5.1.3 政策执行对象具备开拓进取的素质 | 第42页 |
5.1.4 政策发展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2-44页 |
5.2 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几点建议 | 第44-48页 |
5.2.1 加强政策的战略性规划 | 第44-45页 |
5.2.2 规范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管理和培养 | 第45-47页 |
5.2.3 健全大学生村官政策保障机制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