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钢板桩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钢板桩支护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逆作法施工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基坑支护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工程分析及支护方案的提出 | 第22-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2.1.1 基本情况 | 第22页 |
2.1.2 基坑周围环境概况 | 第22-23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3-26页 |
2.2.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3-25页 |
2.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6页 |
2.2.3 工程设计等级 | 第26页 |
2.3 基坑工程存在的重点、难点分析 | 第26-30页 |
2.3.1 基坑工程空间限制分析 | 第27-28页 |
2.3.2 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分析 | 第28-29页 |
2.3.3 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分析 | 第29-30页 |
2.4 常用支护方案适用性分析 | 第30-31页 |
2.5 拉森钢板桩结合逆作法方案的提出 | 第31-34页 |
3 拉森钢板桩结合逆作法施工支护方案稳定性计算 | 第34-52页 |
3.1 土层参数选取 | 第34页 |
3.2 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 | 第34-52页 |
3.2.1 基坑施工工序 | 第34-36页 |
3.2.2 水土压力计算 | 第36-39页 |
3.2.3 内力变形计算 | 第39-44页 |
3.2.4 抗倾覆计算 | 第44-45页 |
3.2.5 整体稳定计算 | 第45-46页 |
3.2.6 钢板桩强度验算 | 第46-47页 |
3.2.7 坑底抗隆起计算 | 第47-48页 |
3.2.8 墙底抗隆起计算 | 第48-49页 |
3.2.9 地表沉降计算 | 第49-52页 |
4 拉森钢板桩与逆作法结合的施工技术分析 | 第52-64页 |
4.1 拉森钢板桩施工技术分析 | 第52-54页 |
4.1.1 控制拉森钢板桩插打质量 | 第52-54页 |
4.1.2 钢板桩锁口间相对滑移控制 | 第54页 |
4.2 逆作法施工技术分析 | 第54-59页 |
4.2.1 逆作法施工中的土方开挖 | 第54-57页 |
4.2.2 主体暗挖临时支撑柱的设置及强度控制 | 第57-58页 |
4.2.3 拉森钢板桩结合逆作法施工中沉降差异控制 | 第58-59页 |
4.3 拉森钢板桩与地下主体结构结合部位分析 | 第59-60页 |
4.4 拉森钢板桩结合逆作法施工工艺流程 | 第60-64页 |
5 拉森钢板桩结合逆作法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64-76页 |
5.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64页 |
5.2 模型的建立 | 第64-67页 |
5.2.1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64-65页 |
5.2.2 基坑支护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5.2.3 定义施工阶段 | 第66-67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76页 |
6.基坑工程信息化监测 | 第76-80页 |
6.1 监测目的 | 第76页 |
6.2 监测内容及监测报警值 | 第76页 |
6.3 监测频率 | 第76页 |
6.4 监测要求 | 第76-80页 |
7 结论 | 第80-82页 |
7.1 结论 | 第80-81页 |
7.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